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攻克空鼻症_转

发布于 2023-01-27 · 浏览 5706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9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是不认同有空鼻症的,如果有那这个病就无解,关于吸气空冷,和吸不上气的问题我在之前写的这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457272文章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鼻子问题其实太简单了,我们只要换个思维找到因果关系这个病就能迎刃而解。一般鼻子有症状的人群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在手术切了鼻甲、黏膜、鼻中隔手术后,或者打篮球,工作过程中被撞击,出生时挤压鼻梁变形,小时候摔跤被撞或者在没有记忆的时候被撞过摔过,还有就是像我这样小时候喜欢用手压在鼻梁上挡住眼睛的光线睡觉,手的重力将中隔压弯的。眼镜哥他的眼镜重力也会导致中隔变形,总之所有问题都是在结构变化后才会导致鼻问题。而这个炎症的大小取决于弯曲或者扭曲鼻骨应力的大小。

那么要彻底解决鼻后遗症的话,就必须找到手术前导致鼻子本身问题的最原始的那个点,我们不管这个点是出生导致的,后天摔折的,还是手术导致的,鼻科医学必须去重新去认识对于这个点的全新的认知,据我目前的了解医生在手术处理这个点的时候的方法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或者是直接不处理,也可以理解成按目前的医学方法只要是有某些特定结构去手术的人按目前医学对于中隔的处理方法就肯定会出问题(只是症状有轻有重)。这个点就是为什么鼻科医学会有这么多疑难杂症不能解决的真正原因。

下面我用一块铁片来模仿中隔

img


img

我假设这个铁板的直立面就是中隔,下面的有点凸起的平面是鼻底

接下来我模仿中隔在撞击时鼻底硬骨发生的变化产生的应力点

img


img

这时候鼻中隔从直变成了C型,CT显示中隔是弯曲了,从鼻孔往里看上去,中隔软骨的弯曲挡住了鼻通道。

这里划重点,我们看到的是中隔软骨弯曲,实际上软骨只是跟随,导致弯曲的是底部或者高位的硬骨部分,这个就是鼻问题中最最重要的那个点,下面我一根树枝来模仿硬骨部分来解释一下这个点的重要性。

img


img

由于硬骨部分碰撞很容易脆裂,当断裂时在凸起的尖角处会留下骨刺(如下图)

img

这个应力在中隔硬骨与鼻底骨,或者高位鼻框架骨形成一个压迫,而这个应力点才是鼻堵塞的真正原因,

img


img


img

断裂或者折弯的硬骨会在鼻底部或者鼻高位的U型位置与之产生一个压力,堵塞的轻重与这个应力的大小形成直接的关系,当我们吃饭说话时这个位置一直在摩擦发炎,当静止状态或者睡觉时鼻腔黏膜就会发炎堵塞,所以医学称之为运动性鼻炎,当灰尘,刺激性味道经过此位置时鼻黏膜就会瞬间刺激肿大,所以医学上称之为过敏性鼻炎,当医学找不到真正原因时就称之为慢性鼻炎,当冷风经过这个位置时就会吸气冷,当医生认为是鼻甲肥大切了鼻甲来扩展鼻通道时,那就会导致又冷又空又堵。所以患者就会认为这是鼻甲缺失所导致的,其实是鼻腔结构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变形和扭曲导致的根本问题,而不是医生切了鼻甲产生的新问题。


上述部分是在整个鼻结构还完整的情况下的一部分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医学在处理这样的中隔弯曲带来的新问题。这里就是重点之中的重点。


我们先来看看鼻科怎么处理


由于铁板太硬我用一张纸来替代模拟下手术切除的部位

img


img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再说一下,

导致鼻堵塞的真正原因就是在这个中隔硬骨扭曲位置与鼻底骨最末端直角底部三角形位置产生的压迫力,

导致鼻堵塞的真正原因就是在这个中隔硬骨扭曲位置与鼻底骨最末端直角底部三角形位置产生的压迫力,

导导致鼻堵塞的真正原因就是在这个中隔硬骨扭曲位置与鼻底骨最末端直角底部三角形位置产生的压迫力,重要的话说三遍,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个概念那么你就没必要看下去了,因为那将毫无意义。

img

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个关键位置用剥离子将扭曲的硬骨部分压过去,那鼻子就会感觉马上就会通气,这个点很可能看上去不是很明显因为他在黏膜下,看不到所以很少有医生会去注意,医生把所有问题纠结在软骨弯曲部分。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针对这个位置医学手术带来的新问题。

第一个方法是医生会把中隔弯曲挡住鼻通道的中间部分软骨切除,会在底部留下几毫米软骨不切(如下图画圈圈部分)

img


img


img


img

这样从鼻孔往里看鼻通道肯定的通了,CT显示中隔肯定是直了,但是却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留下的软骨和底部本身弯曲的应力会更加放大这个弯曲的点,如果这个应力点是那种压制很紧很紧的话,那鼻子堵塞的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而且还会增加空冷和吸不上气的新问题,但是也有可能那个应力点在软骨切完后释放了这个点那鼻子的问题就会解决。

第二种方法,就是(如下图)在那个弯曲的那条线往下切到底部,将软骨部分切除,这种方法(如果原本弯曲的硬骨的应力特别大的情况下)不但不会解决堵塞的问题,还会导致新问题出现。

img


img


img

就是如上图切掉的软骨边会与凸起的鼻底骨压迫,而且这条切断的边不可能是圆滑的,会有毛刺和顿边,再加上底部的硬骨部分本身的弯曲会带动切断不可控的软骨与鼻底骨压紧黏膜发炎,这个力会导致源源不断的炎症,所以会堵空吸气冷,所以有的人会在鼻底去填充会缓解症状,其实填充只是挡住了空气没有往这个压迫的部位刺激,根本问题其实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这个位置加一个长条圆形的东西去撑开这个压迫的两个位置问题就能解决(如下图)。

img

还有一种方法在我看来是不可逆的,这是在鼻中隔上下弯曲特别厉害的时候,将中隔中间部分到底部中间部分整个切断再缝合,这种情况如果底部C型或者S型弯曲硬骨部分没有校正的话,那鼻子依然还会堵塞,这样的手法感觉没办法去修复。

img

切断

img

缝合

img

上面的方法如果底部扭曲硬骨应力没解决,而且切得太低的话就会有很多后遗症。

接下来这段话就是重点中的重点重点重点,就是中隔手术校直带来的后遗症,这很多医生都会忽视,但是很多很多后遗症都出在这里

还有的方法是医生确实去折断S型和C型弯曲校直,也就是说假设患者本身向左偏曲,通过手术折弯到右边达到校直的效果,但是医生没有及时的在折过去右边的那个点的位置去做一个反变形应力消除,没有消除的那个应力点就成了以后形成的新问题。(这跟我们工程机械做的挖机臂焊接后要去回火消除应力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说患者撞歪了鼻骨如果能及时的去医院找医生做一个反应力变形压过去,那鼻子就不会有问题,这样说不知道能不能理解这个反应力,有多少医生会去做这个反应力变形。

下面我再说几个医生切除后,还有弯曲后会导致的问题

img

图片1的位置我看到过几个医生会去切断这里,在我的理解里这里是不能切断的,这里的切断我觉得是不可逆的,因为切断后尾部的剩余中隔就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点,因为他会摆动而且我看到的基本上那个弯曲的力根本就没有解除,只是切断了,这里会感觉到巨堵,心慌,感觉吸不上气。

2的位置这里一般都在高位堵塞,如果扭曲应力很大的话就会感觉吸不上气。

3的位置这是很关键的位置,这里的扭曲会与鼻框架骨形成压迫,压迫就会感觉堵塞,往下就会压迫嗅裂区域压死,这里就会有很多症状了,堵塞,鼻涕倒流,头疼,这个区域如果中隔上下弯曲很厉害的话,目前医学是很难去解决这里的问题的,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对于这里写的很清楚,如果这个区域堵塞加上切了下鼻甲那就肯定会鼻干燥,又空又堵咳嗽,心慌,等等各种症状。

4的位置也是很关键的位置,这里也许很多医生并不在意,觉得就在鼻孔口不会有问题,这里如果底部弯曲压迫的话,这里也会感觉巨堵,是巨堵,请鼻科医学去重新认识这个位置。特别是在4箭头位置切断后的底部巨堵。

还有一个问题我用图片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人只是切了鼻甲或者外移了鼻甲就会出现很多症状,其实这就是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的问题。

img


img

这个图我们是按从鼻孔位置看过去的正视图,中隔是上下弯曲带棘突的状态,我假设现在将下鼻甲往右外移过去,或者切了鼻甲的黏膜,不动中隔的状态下中隔会发生什么变化?中隔软骨会不会向右边继续弯曲?有的人会说不会。这是一定会往右弯曲的,这时候中隔上下的撑力会发生改变,因为在没有移动下鼻甲时中隔的力度是顶在鼻甲上的,这时候鼻子只会感觉到有点堵,但是这个顶力失去了,那中隔会继续弯曲,鼻外观个别情况还会出现下塌的情况。接下来就是重点了,箭头位置这时候在重力的压制下就会在这个夹角位置顶死,这里会感觉巨堵,上述3的位置写的症状都会在这里发生。


img

这个问题我写到这了,再结合之前我写的的(下图)去理解下吧,

img

我认为目前鼻科对于鼻子关键的位置很多都是不看的,底部和高位,在鼻镜检查的时候都不会显示在报告上,而问题我可以很确定的说问题都是集中在高位和底部,医学不去探索的话,鼻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

还有一个我想说的是我认为中隔高位和底部是不能被切的,高位底部只能校正和磨平,还有整体不能竖着切断那样会失去整体连贯性支撑,就不能上下校正留有足够位置在中隔中间位置横着切断缝合吗?这段话我觉得是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如果没人能理解我相信若干年后会得到认可,鼻腔的问题一定是在高低位,这点是肯定百分百确定的。

下面我说一下鼻科手术中三线减张的问题,为什么称之为三线,顾名思义肯定是在中隔上画了三条切口来减小鼻中隔软骨的张力,这个我也只是略懂一点,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这个手术是有问题的,我认为如果要切断,中隔的上下位置是不能切断到顶和底的,特别是在中鼻甲前端往鼻孔位置10毫米这个范围处,这个位置正好有个弯度,如果这里切断如下图

img

中隔软骨会弹起来,而且会在黏膜的重力下摆动,摆动就会产生炎症,特别是当人躺下的时候,黏膜这个重力就会带动鼻中隔软骨封住上下鼻道,中鼻甲往后的鼻道都会封住,这时候是会有窒息感的堵塞的。去医院检查是通的,躺下就巨堵。

如果三线减张中隔手术上下位置完全切断,那就会增加整个中隔失去了整体连贯支撑的同时还会增加新的问题(如下图)

img

上图我是拿切一条线来比方,这样中隔的最顶和底部切断的位置会增加了4个压力点(上图中的1,2,3,4.位置)这四个点就是4个夹角会与顶部框架和底部凸起的鼻底摩擦,夹角夹紧黏膜处如果用东西去撑是会感觉酸麻胀痛,会很痛很痛,这就是鼻腔手术后的新问题,医生都不会去在意的,但是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巨堵,吸气冷,鼻腔干燥,等等各种问题。各位教授可以去实验就知道。所以这个手术要注意的是三线减张是不能切到顶和底的,那个转角的位置是不能切的太靠中鼻甲的,,我认为的是这个转角就不能切,切了百分百出问题只是问题会轻和重而已。

目前的鼻科对于鼻子关键的位置很多都是不看的,底部和高位,在鼻镜检查的时候都不会显示在报告上,而问题我可以很确定的说问题都是集中在高位和底部,医学不去探索的话,鼻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

还有一个我想说的是我认为中隔高位和底部是不能被切的,高位底部只能校正和磨平,还有整体不能竖着切断那样会失去整体连贯性支撑,就不能上下校正留有足够位置在中隔中间位置横着切断缝合吗?这段话我觉得是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如果没人能理解我相信若干年后会得到认可,鼻腔的问题一定是在高低位,这点是肯定百分百确定的。

这篇文章我就写到这里了,这里我关键写了鼻底部,我也看了很多患者的内镜视频很多问题也都在底部只是医学没有发现而已,也可能是大部分鼻科医生全新的认知,鼻科为什么有这么多疑难杂症,为什么耳科牙科疑难杂症会很少,就是因为医学对于鼻子的探索太少,毫米内径这些年才推广,鼻孔结构太窄太敏感也不利于鼻科来探索,总的来说还是鼻科对于鼻子认知不够,也许鼻医学就是抓到我写的这几个点就能去解决很多问题,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其实鼻子真的很简单,结合我之前写的高位问题,我相信很多问题在三五年后都能得到解决。

还有鼻涕倒流就是结构问题,真的很简单不是医学上的疑难杂症,都是可以解决的。

过年有空把这些写出来,有些错别字的我就不改了,图片有画错误的地方请多包涵。

这篇文章我主要是写给鼻科医生看的,我希望几年内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如果你有这样的手术后遗症患者,你可以去研究一下,如果您不介意也可以联系我微信ymxjykn通过现场视频我来帮他找到问题,基本上只要有清晰的内镜视频很多人我都能找到问题。我觉得能够去积极帮助患者研究的医生都应该是得到尊重的,医学总是在不断的研究实验总结中进步的,并不是书本上学到的就是对的,目前的医学认知也是在否定以前的医学成就中成长的,以前的很多手术在目前看来也是错的而且有的是大错特错,这点你们不否认吧?在我看来目前鼻科医学就是,如果能够理解鼻腔的各种问题主要集中在顶部和底部夹角位置时那么目前医学很多理论都是要推翻重新指定的,我觉得这一天不会太久。分歧与一致等待时间来验证!


Q群514490900.

萎缩性鼻炎||空鼻症 (3)
骨质增生||骨刺 (22)
鼻炎 (14)
过敏性鼻炎 (38)
鼻甲肥大 (4)
头痛||头疼 (382)
咳嗽 (1061)

最后编辑于 2023-02-05 · 浏览 5706

4 37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