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征象—『克氏线征』



【名词】
1933 年 Kerley 描述了心脏病患者胸片的一些线性影, 于1951 年他将这些线性影分为三类, 即 A、 B、 C 三线, 简称克氏线 (Kerleyline) , 又称间隔线。 1979 年 Kreel 又描述了另一种间隔线, 即 D 线。
【影像表现】
X 线表现
(1) 克氏 A 线 为肺野内长5 ~6cm、 宽0.5 ~1mm、 呈直的或轻度成角的线状致密影, 由肺野向肺门走向, 无分支, 常见于右上肺野。
(2) 克氏B 线 肺野内长2~3cm, 宽0.5~1mm, 外端抵胸膜缘的水平横线, 不分叉,密度低于 A 线, 多见于肋膈角区, 偶见于中肺野。
(3) 克氏 C 线 很细很短的线形影, 可向任何方向走行, 系互相交织成网格状的线状阴影, 多见于中下肺野。
(4) 克氏 D 线 为粗而长的线形、 长带状或胸膜下网状阴影, 长度4 ~5cm, 宽2 ~3mm, 粗而长的线性影可成角, 常不抵达胸膜缘。 带状影可呈锥形, 多位于肺基底部向膈胸膜伸展膨大。 D 线多见于肺前部, 尤其是中叶和舌叶, 故胸部侧位片显示较好, 与心影重叠。
【病理机制】
克氏线的病理基础是各种疾病导致小叶间隔内液体和组织量增加, 使小叶间隔增厚, 而周围肺泡充气正常, 当增厚的小叶间隔与 X 线相切时就形成了特殊的线状影, 即 A、 B、 D线。 克氏 C 线被认为是肺前部与肺后部的克氏 B 线重叠阴影构成的影像改变, 可能是小叶间隔增厚的另一种影像表现, 并非某一种特定的结构。

【临床意义】
克氏线是诊断间质性肺水肿的一种可靠的客观指标, 急性肺水肿克氏 A 线较常见, 治疗肺水肿后, 克氏线可迅速消失, 对判断肺水肿的程度及疗效很有价值。 慢性间质性肺水肿患者, 由于小叶间隔纤维化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克氏线可永久存在。
【鉴别诊断】
凡是引起肺小叶间隔增厚的疾病均可出现克氏线。 如肺尘埃沉着病、 结节病、 淋巴瘤、癌性淋巴管炎、 脂质肺炎等。
最后编辑于 2023-01-23 · 浏览 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