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征象—『假空洞征』




【名词】
假空洞征
英文: pseudocavity。
同义词: (肺结节内) 囊性影 (cysticchangein pulmonary nodule) 。
【影像表现】
一、 X 线表现
X 线显示中央密度减低, 周围环绕高密度影, 类似空洞。

二、 CT 表现
CT 扫描图像假空洞征为肺结节或肿块, 或肺实变影中圆形、 卵圆形低密度区, 直径通常小于1.0cm。 假空洞可以出现在腺癌、 支气管肺泡癌患者, 以及肺内良性病变如感染性肺炎, 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等 。

【病理机制】
(1) X 线 炎性病变如大叶性肺炎, 经适当治疗, 中央实变区溶解吸收, 肺泡重新充气, 密度较周围尚未吸收病变低, 形成假空洞。
(2) CT CT 图像上这类假空洞代表肺结节、 肿块或肺部炎症中残留的肺组织, 正常或扩张的支气管, 或局灶性肺气肿, 而不是空洞。
【临床意义】
(1) X 线 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吸收期。 此时患者体温降低, 恢复正常, 咳嗽、 咳痰减轻, 肺部空洞表现与临床情况不相符。
(2) CT 肺小腺癌、 肺良性结节及一些肺感染性炎症, 病灶内出现的低密度腔隙, 病理上显示为瘢痕旁肺气肿, 蜂窝样纤维化, 正常或扩张的支气管等。 有人对肺结节内含气支气管征象在肺良恶性病变出现率进行统计, 结果是, 肺腺癌支气管 (假空洞) 显示率高于良性肺结节。 说明肺结节内假空洞征 (囊性影) 对良恶性病变鉴别有一定意义。
【鉴别诊断】
肺部假空洞见于炎症吸收期, 于短期内复查, 炎症进一步吸收消散, 假空洞消失。 透视下转动体位, 可发现空洞并非圆形, 洞壁不连续。 CT 鉴别假空洞较 X 线平片优越。 需要鉴
别的肺部空洞性病变如下。
(1) 肺脓肿 吸入性肺脓肿在早期化脓性炎症阶段, 其典型的 X 线征象为大片浓密模糊炎性浸润阴影, 边缘不清, 分布在一个或数个肺段, 与细菌性肺炎相似。 脓肿形成后, 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出现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 在消散期, 脓腔周围炎症逐渐吸收, 脓腔缩小直至消失, 最后残留少许纤维条索阴影。 慢性肺脓肿脓腔壁增厚, 内壁不规则, 周围炎症略消散, 但不完全, 伴纤维组织显著增生, 并有程度不等的肺叶收缩, 胸膜增厚。 纵隔向患侧移位, 其他健肺发生代偿性肺气肿。血源性肺脓肿在一肺或两肺边缘部有多发的散在小片状炎症阴影或边缘较整齐的球形病灶, 其中可见脓腔及液平面。 炎症吸收后可呈现局灶性纤维化或小气囊。并发脓胸者, 患侧胸部呈大片浓密阴影; 若伴发气胸则可见液平面。胸部 CT 扫描多呈类圆形的厚壁脓腔, 脓腔内可有液平面出现, 腔内壁通常规则, 周围有模糊炎性影。
(2) 肺结核空洞 发病缓慢, 病程长, 常伴有结核毒性症状, 如午后低热、 乏力、 盗汗、 长期咳嗽、 咯血等。 胸部 X 线片示空洞壁较厚, 其周围可见结核浸润病灶, 或伴有斑点、 结节状病变, 空洞内一般无液平面, 有时伴有同侧或对侧的结核播散病灶。 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继发感染时, 亦可有多量黄脓痰, 应结合过去史, 在治疗继发感染的同时, 反复查痰可确诊。
(3) 癌性空洞 发病较慢, 常无或仅有低度毒性症状。 胸部 X 线片示空洞常呈偏心、壁较厚、 内壁凹凸不平, 一般无液平面, 空洞周围无炎症反应, 外形呈分叶状。 由于癌肿经常发生转移, 故常见到肺门淋巴结大。 通过 X 线体层摄片、 胸部CT 扫描、 痰脱落细胞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诊。
(4) 肺囊肿继发感染 肺囊肿呈圆形, 腔壁薄而光滑, 常伴有液平面, 周围无炎性反应。 患者常无明显的毒性症状或咳嗽。 若有感染前的 X 线片相比较, 则更易鉴别。
(5) 肺包虫病 肺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人体肺部引起的寄生虫病。 在畜牧区较多见。 我国新疆、 内蒙古、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等牧区发病率均较高。X 线胸片见单个或多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圆形块影,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周缘光滑。 若囊壁外囊破裂, 则囊肿顶部呈现新月形透亮区。 外囊内囊均破裂, 囊肿内有液平面时, 呈现“水上浮莲” 征象。
(6) 肺真菌病 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病变。 近来报告, 肺部真菌感染以曲菌居多, 念珠菌很少。晕征 (halosign) 与新月征 (air-crescentsign) 是侵袭性肺曲菌病 (IPA) 的两大 X 线特征, 前者多出现在早期, 后者可能是慢性、 局限性改变的临床表现之一。X 线照片早期可以发现圆形或类圆形阴影, 外周围绕低密度出血区, 即 “晕轮征”, 后期可由于组织坏死、 收缩而形成广泛空洞和 “空气新月征”。 “空气新月征” 和 “晕轮征” 对于侵袭性肺曲菌病的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但其他感染, 如诺卡菌和毛菌感染也可出现类似征象。 CT 示双侧肺野广泛分布大小不等、 形态不规则的厚壁空洞性病变, 以及结节和小斑片影。
(7) 韦格纳肉芽肿病 韦格纳肉芽肿病 ( Wegener 肉芽肿, Wegener granulomatosis,WG)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性、 系统性、 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呼吸 道 坏 死 性 肉 芽肿性炎症, 局灶性坏死 性 肾小球肾炎和累及其他周身器官的血管炎为主要特 征。 X 线与 CT 示肺内结 节, 薄壁空洞, 多发性较单发性更有常见, 肺浸润可为弥散性或分叶性。
(8) 类鼻疽感染 类鼻疽 (melioidosis) 是热带地区一种传染性疾病。 肺部感染是类鼻疽最常见临床类型。 影像学除两肺弥漫性斑片状模糊影外, 感染病变易发生溶解坏死, 形成空洞。 X 线胸片常显示厚壁环形透亮影。 CT 显示病灶内溶解液化更清楚, 表现为: 单发厚壁空洞, 其内见液平面, 或多发厚壁及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内有较长液平或无液平, 薄壁空洞内未见液平; 其次是多发结节影中央分别可见一小点状低密度影; 还有, 在大片致密阴影中见多发不规则透亮影, 类圆形、 条形或方形, 似虫蚀状。 上述肺内病变, 特别是发生在上肺的病灶, 与结核很相似, 常误诊为结核。 在流行区糖尿病患者出现类似结核肺部表现, 要警惕类鼻疽感染可能。
(9) 肺转移瘤空洞 肺空洞性转移瘤是肺转移瘤的一种特殊类型, 比较少见, 主要是肺内单发或多发性囊性改变。 X 线平片或 CT 检查两肺可见多发散在的小结节状阴影, 部分病灶内空洞形成, 一般洞壁略厚均匀。 患者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最后编辑于 2023-01-16 · 浏览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