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太强大了(升级版)……(一)
同学们
给你看一张心电图

懵逼否?
别慌,今天老师来给你整整
常见14种心电图,让你真正明白心电图
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换张图就不认识了
懂机制,才能真正看懂心电图
本文有点长
如果有想吃“快餐”的同学
只看各个心电图特点总结就可以了
下面的推理就不看了
但是,快餐是没有营养的
首先来看
心电图波形到底是怎么来的
心电图就是心肌除极产生的电
被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就是心电图
这个电是怎么来的呢?
看着这幅图说话

正常时,心脏跳动最高指挥官是窦房结
心脏跳动由它发送电信号指挥
窦房结发的电信号,首先传到心房
引起心房除极,于是产生P波
(心肌除极后,心脏才会跳)
所以啊
窦房结和心房的问题就看P波
比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
看图

窦房结发的电信号在传到心房的同时
也将电信号传给了房室结
但是,房室结并不会马上将信号传到心室
而是需要等待一点时间,再传下去
这样避免心房和心室同时收缩
等待一点时间之后,房室结将信号沿着
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
然后传给心室肌,造成心室的除极
形成QRS波群
它是由Q波、R波、S波等3个波组成的
所以,心室的问题的问题就看QRS波
看图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QRS代表心室的除极
那么,P波开始至QRS波开始这段
就叫做PR间期
它是代表心房的信号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
如果心房信号传到心室这条路受阻了
那就是房室传导阻滞
主要表现为PR间期的异常
所以房室传导阻滞时,主要看PR间期
看图

上面说到,QRS代表心室的除极
心肌除极之后,肯定要复极,就会产生复极波
心房的复极波“Ta”波就埋在了QRS里面
看不到
但是心室肌的复极波能明显看得到
心室的缓慢复极产生ST段
心室的快速复极产生T波
心肌缺血时会影响心室肌的复极
所以
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就看ST段和T波
看图

好啦,心电图波形咱们整明白了
但是波形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
这些数值,咱们应该要大概知道
不知道正常值,怎么发现异常呢?
看表

好啦,心电图波形咱们整明白了
但是波形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
这些数值,咱们应该要大概知道
不知道正常值,怎么发现异常呢?
看表

横着的方向代表着时间,也就是多少秒
1小格为0.04秒
1大格(5小格)就是0.20秒
竖着的方向代表着电压,也就多少mV
1小格为0.1mV
1大格(5小格)就是0.5mV
在做心电图时
我们会给患者接上很多“线”
从心脏不同方向记录心电图
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心电图导联
常用的是12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
加压肢体导联: aVR、aVL、aVF
胸导联:V1~V6导联

下面讲讲怎么计算心率?
我们上面讲过,QRS代表心室除极
我们可以粗略的理解为QRS代表心室跳动
所以我们在计算心率的时候
看两个R波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
心律整齐时:
心率=60÷RR间期的秒数

上面这个心电图RR间期约4大格
1大格是0.20秒,4大格就是0.80秒
60÷0.80=75次/分
成人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
也就是RR间期在3~5大格之间
在3大格时(0.6秒)心率约100次/分
在5大格时(1秒)心率约60次/分
如果心律不齐时
心率=6秒心率数×10

1分钟有10个6秒
咱们数6秒钟心跳了多少次
然后再乘以10就可以了
好啦,咱们讲完了心电基础的内容
下面飞飞老师给大家讲
常见的各种心电图的特点
1、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特点
心律整齐,心率60-100次/分
P -QRS-T波规律出现
各个波形都是正常的
推理:
其实,正常心电图才是最难认的
上面表格说到各个波形的正常值
心律整齐,心率60-100次/分
P -QRS-T波规律出现
各个波形都是正常的
那么就是正常心电图
看图

2、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① 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② RR间期<3大格(心率>100次/分)
推理: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心跳的指挥官
正常窦房结每分钟发60~100次信号
所以我们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
如果窦房结特别“嗨”
发的信号>100次/分
那就是窦性心动过速了
窦性心动过速
首先要符合窦性心律
就是这个心跳是窦房结控制的
窦性心律特点是
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这是简单的判断方法)
然后是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表现为RR间期<3大格
看图

3、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点
① 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② RR间期>5大格(心率<60次/分)
推理:
正常窦房结每分钟发60~100次信号
如果窦房结发的信号<60次/分
那就是窦性心动过缓了
窦性心动过缓
首先要符合窦性心律,就是
① 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然后就是心动过缓
② RR间期>5大格
看图

4、心房肥大
心电图特点
高右(右房肥大→P波高度≥2.5小格)
双左(左房肥大→P波呈双峰状)
推理:
心房的除极波是P波
所以心房肥大表现为P波形态异常
看P波形态,在II导联看得最清楚
心房分为左心房和右心房
心房肥大为什么呈“高右双左”呢
看图说话

右心房肥大
窦房结在右心房
所以窦房结发的信号首先使右心房除极
形成上图红色波形
如果右心房肥大,就会形成一个高大的红色波
这样使P波就高了,形成≥2.5小格的高大P波
左心房肥大
左房较右房后除极,形成上图蓝色波形
如果左心房肥大,就会形成一个高大的蓝色波
这样就使P波呈双峰状,两个高峰
不知道文字描述清楚了没
5、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心电图特点
提前出现的畸形P′波
+QRS正常+P′R期间>0.12s
推理:
房性期前收缩,就是我们说的房性早搏
它是因为心房内有个异位兴奋点
这个兴奋点,突然发个信号
使心房提前除极而提前出现畸形P波(P′波)
因为这个P′波不是窦房结发出来的
造成心房除极方向也不一样
所以它的形态与同导联其它正常P波形长得不一样
但是
心房内的信号经正常途径下传到心室
(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下传)
所以QRS波形态正常
因为这个房早信号
经过了房室结的延搁下传到心室
所以P′R期间 >0.12s
看图

6、心房颤动(房颤)
心电图特点
P波消失,被大小形态不一的f波代替
+心室律绝对不齐
+QRS形态正常
推理:
正常心房除极是窦房结发的信号
房颤就是心房内多个折返环/异位兴奋点
都在狂乱发放信号刺激心房除极
看图

心房内杂乱的电信号,搞得心房乱跳
表现为正常的P波消失
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f波
心房内杂乱的信号下传到心室
搞得心室也乱跳(心室律绝对不齐)
心房内的信号毕竟是经过
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下传的信号导致心室除极
所以QRS形态正常
看图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心率快而规则(RR间期常<2大格)
+QRS波形态正常
+P波消失/逆行
+突发突止
推理:
心动过速说明心室跳的很快(160-250次/分)
阵发性说明这种心动过速是一阵一阵的
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室上性说明造成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电信号
来自心室以上,常见于房室交界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常见的就是房室折返机制
我们以常见的房室结内折返机制来讲解
正常情况下
心房内信号只能单向通过房室结,下传到心室
看图

如果心房发下来的信号
在房室结内/房室折返环内转圈圈
看图

转到上面,给心房发一个信号
形成逆行P波,就是与正常P波方向相反
(但它常埋在QRS里面而看不到)
转到下面,给心室发一个信号
形成一个正常形态的QRS波
(沿着希氏束及左右束支传下来的信号则QRS形态正常)
快速转圈圈,不断往心房、心室发信号
所以心率快(160-250次/分)
心率太快就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折返消失而室上速停止 ,突发突止
看图

8、房室传导阻滞
就是心房内(窦房结)信号下传到心室受阻
前面咱们讲过
反映心房信号下传到心室的是PR间期
正常PR间期为0.12s~0.20s
所以,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是PR间期异常
它分为3度,共4型
8-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PR间期固定延长>0.20秒(老人0.22)
+无QRS脱漏
推理:
这是最轻的一种房室传导阻滞
是因为心房信号下传到心室减慢所致
表现为PR间期固定延长>0.20秒
虽然传导速度减慢
但是,心房信号每次还是能下传到心室
所以无QRS脱漏(每个P波后面有QRS波)
看图

8-2、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脱漏
周而复始的出现
推理: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是因为房室结递减传导所致
也就是窦房结发的信号下传到心室
变得越来越慢(PR间期逐渐延长)
时间太长了,最后那次就下不来了
所以表现为直至QRS脱漏
脱漏后,又重新开始下一个周期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脱漏
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现
看图
8-2、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脱漏
周而复始的出现
推理: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是因为房室结递减传导所致
也就是窦房结发的信号下传到心室
变得越来越慢(PR间期逐渐延长)
时间太长了,最后那次就下不来了
所以表现为直至QRS脱漏
脱漏后,又重新开始下一个周期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脱漏
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现
看图

8-3、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PR间期恒定(异常或正常)+QRS突然脱漏
PR间期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
推理: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是因为
房室结绝对不应期延长
也就是对任何刺激都没反应的时期
如果心房下传的信号
刚好遇到房室结的绝对不应期
就传不下去,就不能形成QRS
这个P波后面就无QRS
看图

8-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心率慢(RR间期>5大格)
P波与QRS波无关系
(PR间期长短不一/P波数量多于QRS波)
推理: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内的信号完全传不到心室
这样造成心室、心房各玩各的,都有各自的频率
窦房结发出信号控制心房跳动
心室内潜在起搏点发信号控制心室跳动
也就是房室分离
P波与QRS波无关系
如果阻滞部位高(心房内)
房室结就发信号控制心室跳动
也就是交界性逸搏,心率在40~60次/分
如果阻滞部位低(希氏束以下)
那只能心室内的潜在起搏点
发送信号使心室跳动
也就是室性逸搏,心率在20~40次/分
看图

9、心室肥厚
心电图特点
R波高尖为室肥
右室肥大看V1(R波≥S波)
左室肥大见V5(R波>5大格)
推理:
上面说到
QRS反映的是心室的除极
所以心室的问题就看QRS波群
心室肥厚时,心室除极产生的电压高
所以,心室肥厚表现为高电压
也就是R波很高
右室肥大看V1(R波≥S波)
大家看上面的心电导联的连接位置
V1导联靠近右心室
所以,右心室肥大看V1导联
在正常情况下,V1导联的R波很小
看图

如果右心室肥大
就会形成一个高大的R波
从而出现V1导联的R波高度≥S波高度
还可继发ST-T改变(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看图

左室肥大见V5(R波>5大格)
V5导联靠近左心室
所以,左心室肥大看V5导联
在正常情况下,V5导联的R波≤2.5mV(≤5大格)
如果左心室肥大
就会形成一个高大的R波
从而出现V5导联的R波>2.5mV(>5大格)
也可继发ST-T改变(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看图

10、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心电图特点
提前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
+前无P、后倒T
推理:
室早就是心室内有个异位起搏点
在两次正常QRS波之间,提前发出一个信号
刺激心室提前除极
所以提前出现QRS波
心室的除极信号不是从窦房结下传的
所以QRS前面无P波
而是心室内异位起搏点发的
所导致心室除极方向改变
从而出现宽大畸形QRS波
心室除极方向改变
那么心室复极波(T波)的方向也会改变
出现T波倒置(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看图

最后编辑于 2023-01-14 · 浏览 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