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少见病例分析 |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 1 例

发布于 2023-01-10 · 浏览 2229 · 来自 Android · IP 四川四川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1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hyy838 已点赞
iconhyy838 +5丁当

简要病史:男,80 岁;主诉:排便习惯改变 2 月余。现病史:2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 3-4 次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便不净,偶有腹痛,无血便、脓液/粘液便不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

肠镜检查:距肛门约 5 cm 可见局部隆起,直径约 5 cm,性质待定。

img

超声内镜:距肛门约 5 cm 处,直肠左后壁外侧可见巨大不均质低回声团伴其内可见稍高回声,大小约 9.2 cm×7.3 cm×7.0 cm,病变边界规则,其内可见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粘膜层结构完整,固有肌层受压,局部显示欠清。直肠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

img

影像资料:MRI 平扫+CT 增强

MR 印象:直肠中下段左侧腹膜后可见一分叶状巨大肿块影,边界清晰,大小约 8.7 cm×8.0 cm×11.4 cm,T2WI 呈混杂高低信号,T1WI 呈等/稍低信号,DWI 呈局部高信号,对应 ADC 图信号减低;双侧盆壁、盆腔及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MR 诊断意见:盆腔左侧腹膜后肿块,考虑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可能性大,建议增强。

img

CT 印象:直肠中下段左侧腹膜后可见一巨大肿块影,边界清晰,大小约 9.0 cm×8.1 cm×11.3 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增强三期 CT 值分别约:35-85 HU,41-101 HU,37-94 HU,其中动脉期可见左侧髂内动脉及髂外动脉从肿块左缘穿入。肿块与直肠左侧壁分界欠清,邻近直肠受压右移。肿块周围可见多发条絮样及条片样渗出性改变。盆腔、腹膜后及双侧盆壁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诊断意见:盆腔腹膜后肿物,考虑间叶组织或神经源性肿瘤,请结合 MR 影像。

病理结果:(盆腔肿物+直肠)脂肪肉瘤,以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为主(约占 70%),部分为高分化脂肪肉瘤(约占 30%),未见明确肿瘤性坏死,肿瘤侵犯结肠壁及肠系膜,结肠切缘未见肿瘤,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性肿瘤。

免疫组化:S100(个别+),CDK4(-),MDM2(+++),Ki67(热点区 10%+),SMA(-),P53(5%+,强度:强),CD10(-),STAT6(-),SOX10(-),TLE1(+),H3K27me3(+),Desmin(-),Myogenin(-),AE1/AE3(-),vimentin(+++),ALK(阴性),CD34(++),D2-40(-),CD117(-),MelanA(-),SDHB(未见缺失),PDGFRA(-),DOG-1(-)。

讨论

脂肪肉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其生物学行为呈低度恶性至高度恶性。根据 2013 年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可分为高分化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WDL)、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和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4 个亚型。

去分化脂肪肉瘤(DDL)于 1979 年由 Evans 等首次提出,定义为非脂肪源性梭形细胞肉瘤与 WDL 并存的混合性肿瘤。更常见于中老年人,性别上无明确差异。大多数 DDL 肿瘤好发于腹膜后和骨盆软组织之间的区域,四肢以及精索或睾丸旁区是典型的发病部位;其他解剖部位偶有报道,如小肠肠系膜、结肠和乙状结肠。DDL 通常表现为腹痛或周围组织受压引起的综合征。然而,骨盆腹膜后区域的 DDL 多因生长缓慢而不引起任何症状。DDL 的临床和生物学表现为侵袭性强,局部复发和转移率高。手术病理是诊断 DDL 的金标准。

DDL 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超声上多表现为非均质、实性的、低回声团块。

MRI 上肿瘤在 T1WI 图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脂肪抑制图像呈混杂高低或高信号、D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CT 密度可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液性密度和混合密度(磨玻璃密度,即:脂肪与软组织密度混合)。学者 Hong 等结合病理学结果,提出了 DDL 的影像学分型,将腹膜后 DDL 根据病灶内脂肪成分的多少分为四类(适用于 CT 及 MRI)[图 1]。Ⅰ:病灶以脂肪成分为主,脂肪组织内见非脂肪成分结节或肿块;Ⅱ:病灶以非脂肪成分为主,其内可见局灶性或少量脂肪成分;Ⅲ:病灶内同时见脂肪成分及非脂肪成分肿块,两者之间界限清楚;Ⅳ:病灶内同时见两个以非脂肪成分为主的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少量或无明显脂肪成分。Ⅰ型和Ⅲ型可能更提示 DDL 的诊断。且也有学者提出病灶内部伴钙化(或骨化)也是 DDL 一个明显的影像学征象。

综上所述,当出现腹膜后较大的不均质肿块,边界清楚,病灶内部包含不同比例的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可伴钙化(骨化),CT 肿块呈磨玻璃密度且中央伴黏液样变,而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时,应考虑 DDL 的可能。

img

图 1Hong S H, et al. Clinical imaging, 2010, 34(3): 203-210.

病例一

img

图片来源:Hong S H, et al. Clinical imaging,2010,34(3): 203-210.

57 岁男性,腹膜后 DDL 伴多形性 MFH-样肉瘤和骨肉瘤灶

(A、B) CT 增强可见巨大脂肪成分的肿块。肿块内可见数个定义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强化均匀且可见明确的骨成分 (B 图曲线箭头)。髂血管因巨大肿块向右侧偏曲。

(C) 手术标本横切面显示脂肪块,内部有明确的骨成分 (箭头)。

(D) 显微照片 (HE 染色,原始放大倍率 ×4) 显示脂肪肉瘤 (*) 伴骨肉瘤灶 (箭头)。

病例二

img

图片来源:Li W, et 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2022, 50(6): 030006

一例直肠 DDL,68 岁,男,因下腹部间歇性绞痛 6 个月,体重减轻 5 公斤就诊

(A) 肿瘤结肠镜检查图像;(B) 轴面 T1WI;(C) 轴面 T1 增强;(D) 矢状面 T2WI;(E)轴面增强 MRI 显示左侧精囊受累;(F) 冠状面增强 MRI 显示左侧精囊受累

文章来源于:丁香园影像时间

脂肪瘤||脂瘤 (99)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3-01-10 · 浏览 2229

4 14 10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