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全层感染裂开缝合,重点之一是尽早肌层无张力缝合,避免切口疝形成


前几天,一个普外科朋友遇到腹壁切口全层感染裂开并感染,二期缝合后,仍愈合不良;
腹壁切口全层感染并裂开,在普外科并不少见,尤其是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急腹症的剖腹探查术后,住院时间长,并且容易出现肠外露,继发切口疝;
今天,我分享一个案例,老年男性患者,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术后,切口全层感染并裂开,负压引流3天后:

看到这个感染且大量坏死脓性组织的伤口,若建议缝合,很多普外医生认为时机不成熟,5年前我的上级医生也是这么建议的;
我认为缝合指征:患者没有腹痛、腹胀,也没有发热,感染指标正常;如果不缝合,将来更难缝合,愈合变得遥遥无期;

术中:清除可见坏死筋膜组织后,分离腹膜与肠壁间粘连,再于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分离

目的:肌层对合无张力;
预留全层缝线,减轻切口张力(回头看看,没有必要,事后诸葛亮,现在不做减张缝合)

1-0抗菌微乔缝线,间断缝合肌层:

肌层缝合后:

负压引流封闭创面:确保肌层愈合,控制脂肪层感染

术后第2天:

术后第11天,肌层愈合好,切口无张力;
筋膜层有感染,减张线打结第2天,切口内有脓性分泌物,给予拆除;

伤口继续负压引流一次,后期患者极其抗拒再次缝合,改普通换药,出院回当地治疗;
切口愈合后,家属发来的照片:

小结:
1.这是5年前,我处理的案例,大的原则在今天也还使用,但很多小细节改进了,恢复更好;
2.腹部切口基本上不再减张缝合;
3.无张力缝合肌层,一定得在基层深浅两面游离,然后间断缝合;
最后编辑于 2023-01-04 · 浏览 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