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前突、牙列拥挤的矫治(欢迎点评)
感谢 @长春泰康拜博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王刚医生 分享的病例:
患者:女,就诊年龄 10 岁 3个月。
主诉:上前牙前突、牙列拥挤不齐三年。
现病史:近三、四年来(上小学以后)随着乳恒牙交替,上前牙出现前突,牙列拥挤不齐,症状逐渐加重,影响容貌,今来诊求治。有口呼吸史,父母牙齿稍拥挤前突。

治疗前面相分析:前牙前突;开唇露齿;主动闭嘴时唇肌紧张;放松状态下唇厚无力。
治疗前口内照:

治疗前口内照局部特写:







治疗前 模型分析:

牙弓形态测量分析:前牙42.1/56.5,全牙列100.7/114.3
拥挤度分析:上颌10.6mm,下颌11.3mm
全牙Bolton指数分析:前牙74.51%,全牙列88.1%
治疗前 全景片:

全景片分析:
1、早期恒牙列,牙列拥挤。
2、17、27、37、47发育中。4、5根尖区发育未完成,根尖孔粗大。
3、可见18、28、38、48牙胚。
那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女孩现在的面型、上前牙前突、牙列拥挤?能否阻断/解除病因,让错颌畸形不再加重?第一次发育高峰接近尾声,牙列重度拥挤的情况下,能否在不拔牙情况下排齐牙列并改善面型?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就需要作出动态诊断:

1、 现在的错颌畸形可能是口呼吸、错误的舌位、不良的吐舌习惯造成的。
2、如果能否阻断/解除病因,可以使错颌畸形不再加重,通早期干预、对症的肌功能训练可以使错颌畸形得到治疗。
3、第一次发育高峰接近尾声,牙列重度拥挤的情况下,可以借助BWS弓辅助扩弓来解决重度拥挤,避免拔牙,排齐牙列并改善面型。
治疗方案、时间:
1、充填治疗龋损,口腔卫生宣教。
2、MRC肌功能训练,1年。其中先佩戴T1L矫治器5个月,之后更换A2M矫治器。
3、从第6周开始BWS弓扩弓,3-4个月。
4、巩固、观察阶段,两年。择机拔除智齿。

治疗过程:
5-21周

口内分析:
1、BWS弓扩弓效果良好,拥挤解除,局部出现小缝隙。
2、牙冠局部唇/颊倾。
T1L 17周,BWS弓上11周,下4周:

口内分析:
1、BWS弓扩弓效果良好,拥挤解除,局部出现小缝隙。
2、牙冠局部唇/颊倾。
5个月,拆除BWS弓,改戴A2L

口内分析:
1、BWS弓扩弓效果良好,拥挤解除,局部出现小缝隙。
2、牙冠局部唇/颊倾。

面相分析:已无开唇露齿,闭嘴时唇肌放松,侧貌牙性前突得到改善。
6个月,由A2L更换为A2M:

口内分析:
1、BWS弓扩弓后用A2L加持效果良好,牙弓缩短,改戴A2M。
2、牙冠局部唇/颊倾减轻,缝隙有所关闭。
12个月:

口内分析:
1、牙列基本排齐。
2、牙冠唇/颊倾得到纠正。

面相分析:已无开唇露齿,闭嘴时唇肌放松,侧貌牙性前突得到改善。

模型分析:
1、牙列基本排齐。
2、牙冠唇/颊倾得到纠正。
全景片对比:下7已萌出,上7部分萌出,8无萌出位置。


20个月:

口内分析:
1、牙列拥挤基本解除,牙齿基本排齐,15反颌?
2、上前牙唇倾已矫正。

面相分析:已无开唇露齿,息止颌位唇肌自然放松,唇不再厚,形态良好。
26个月:

矫治效果稳定。
治疗心得:
MRC肌功能矫治器K1+肌功能训练在得到患儿能认真有效的配合执行时,能有效的破除不良唇舌习惯,能有效的矫正因其导致的错合(牙合)畸形。
BWS弓能有效地扩弓并推磨牙向后且并未影响牙齿根尖发育,配合较有硬度的A2矫治器,能有效地控根扩弓,通过进一步的肌功能训练达到矫治目标,形成动态平衡使矫治后要和保持长期稳定。
通过这个病例,我充分体会到对以前被认为是正颌外科适应症的严重前突病例或需要拔牙矫正的严重拥挤病例,可以使用非手术、非拔牙的方法可以进行成功矫治。使我体会到鼻呼吸、吞咽动作对颌面部发育的重要影响,体会到肌肉力量颌功能与错颌畸形和正畸治疗之间有密切关联。
舌体与口周肌功能的协调时获得正畸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是最天然的正畸矫治器。
欢迎各位站友点评与讨论。

最后编辑于 2022-12-14 · 浏览 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