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糖尿病,胰岛功能差,怎样通过「双 C」治疗修复胰岛功能?
「双 C」治疗是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配合的疗法,可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从而精准调整胰岛素泵中胰岛素剂量,使血糖平稳快速达标,缩短住院时间[1]。
在糖尿病分型待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双 C」治疗?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松岩副主任医师带来了一则利用「双 C」治疗对糖尿病酮症起病的年轻患者,进行精细调糖的实战练习。
基本信息:男,18 岁,主诉「口渴多饮 2 个月,加重 1 天」。
现病史:患者 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症状,日饮水量约 3000 mL 以上,尿量与饮水量相当,未予重视,1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今就诊于我院门诊,查空腹血糖 16.22 mmol/L,尿酮体 2+,尿糖 4+,尿蛋白 1+,为求系统治疗收入我科病房。现症状:口渴多饮,尿频量多,疲乏无力,近半年体重下降 10 余斤。纳可,寐可,大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2018 年于外院行股骨头滑脱固定术。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否认烟酒史。
家族史: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重:50 kg,身高:170 cm,BMI:17.3 kg/m2,腰围:80 cm。
体温:36.5℃,P:90 次/分,R:18 次/分,BP:120/80 mmHg。神志清楚,面色少华,体型偏瘦,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心肺腹均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尿酮体 2+,尿糖 4+,尿蛋白 1+,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多个指标异常,血清 C 肽水平低下。


图片来源:讲者 PPT
入院诊断考虑糖尿病酮症、糖尿病分型待定,治疗上给予补液、持续胰岛素静滴、消酮等治疗。患者为年轻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尚不能排除 1 型糖尿病可能,因此为患者制定的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 < 5.6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 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 5.6%。
患者胰岛功能差,进一步完善糖尿病抗体检查,有两项抗体弱阳性:胰岛细胞抗体(IA-2A)弱阳性,抗锌转运蛋白 8 抗体(ZnT-8A)弱阳性。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希望能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修复胰岛功能,引出蜜月期。
故在糖尿病酮症纠正以后,给予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佩戴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以获得更全面的血糖信息,对血糖进行精细调整。
入院第 1~2 天,胰岛素泵基础率设定为 9.8 U,三餐前大剂量为 3 U,FGM 显示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仅为 39%,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AR)达 61%。此外发现患者午餐后血糖居高不下,于是临时增加胰岛素泵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


图片来源:讲者 PPT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结合 FGM 显示患者整体血糖较高,给予患者每天 3 次以上调整胰岛素泵剂量,将基础率从 6 段精细分为 22 段,基础率增至 26.6 U,1 周后患者 TIR 升至 100%,TAR 为 0%。

图片来源:讲者 PPT
在第二周的双 C 治疗中,FGM 显示患者 TIR 稳定在 97% 及以上,患者无论是早餐前后时段,还是中餐到晚餐时段,中位数曲线和四分位数曲线的波动都明显改善,接近设定的控制目标。复查胰岛功能较前有所恢复,最终考虑患者为 2型糖尿病。

图片来源:讲者 PPT
出院后,患者继续双 C 治疗,根据 FGM 精细化调整胰岛素泵剂量,平均 TIR 达 94%,平均 TAR 5%,平均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BR)1%。

图片来源:讲者 PPT
对于糖尿病酮症起病的年轻糖尿病患者,需要明确糖尿病分型,尤其需要鉴别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在分型困难时,可如本例患者一样,先予「双 C」治疗,然后依据患者对治疗的初始反应以及追踪观察其临床表现再重新评估、分型,那么你在碰到暂时无法判断糖尿病分型的患者时,一般是如何治疗的呢?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前 5 位可获得 5 丁当奖励哦!
参考文献
1. 董睿青,彭红燕,王书茵,樊丽娅.“双C”方案下加用利拉鲁肽进行方案转化治疗2型糖尿病1例[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Z1):88-90.DOI:10.3760/cma.j.cn115791-20221008-00573.
最后编辑于 2023-08-30 · 浏览 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