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参数的定义和正常值

经常遇到同学们这样“不讲理”的问题,呼吸机的各种参数定义和正常值。

这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内容,涵盖太多知识点,而且患者情况不同,所谓的“正常值”也不同。要正确灵活的使用呼吸机一定要从原理是理解不同参数的定义,结合呼吸波形综合分析,万不可死记硬背。但是既然同学们都很关注这个话题,我就在这里强行作答。
呼吸机参数我们先分为两类,监测参数和设置参数。

监测参数是随时在变化的参数,跟患者病情变化有关,呼吸机管路漏气、堵塞也会导致监测参数变化。
设置参数是不会变化的参数,只要医务人员不去调整,这个参数就永远不会变。
理想状况是设置参数潮气量500ml,监测参数里面潮气量也是500ml,但是因为测量误差、漏气、对抗等各种因素,监测参数往往跟设置参数会有一定误差。比如设定潮气量500ml,监测潮气量只有490ml。什么样的误差范围可以接受呢?我的个人经验是不到10%的差距都可以接受,但主要是看呼吸波形有没有肉眼可见的异常。
监测参数比设置参数更重要,因为监测参数实时反映患者的呼吸状况,决定患者生死。比如设置参数潮气量500ml,监测参数潮气量只有50ml,很明显监测参数更重要,这个患者潮气量极低,生命危在旦夕。但是很多时候不少医务人员记录参数只记录永远不会变的设置参数,那这是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
监测参数和设置参数众多,如何学习呢?我们先学重要参数,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学次要参数。
重要的监测参数有3个,峰压、潮气量、呼吸频率

有了压力呼吸机就能通气,对抗也会造成气道内压力的异常波动。气道压力参数很多,平台压、平均压、呼气末正压、峰压,最重要的是峰压。正常的峰压一般在25cmH2O左右。超过25提示可能存在气道狭窄、肺顺应性差的问题。没有使用呼吸机的正常人气道峰压是多少呢?与大气压一致,0。所以峰压低一般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出现了负值,比如-5cmH2O,这往往提示患者在使劲吸气,呼吸机给的支持不够,使得管道内压力成了负值。
潮气量分两种,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吸入潮气量代表从呼吸机送出的气体容量,呼出潮气量代表患者呼出的气体容量。哪个更重要呢?呼出潮气量更重要。理想状况下吸入潮气量应该等于呼出潮气量,但是因为漏气的影响,呼出潮气量可能会低于吸入潮气量,呼出潮气量才是进入过患者肺部的潮气量。呼出潮气量正常值一般在400-500ml。如果呼出潮气量明显低于吸入潮气量一般提示漏气,要查找漏气的位置。如果呼出潮气量明显高于吸入潮气量,一般提示呼吸机流量传感器故障。
呼吸频率的意思不用多讲,正常呼吸频率是15-20次。
次要的监测参数则非常多,在呼吸机监测界面有各种琳琅满目的参数,包括分钟通气量、漏气量、平台压、吸呼比、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时间常数等等。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

重要的设置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控制压力、支持压力、呼气末正压PEEP、氧浓度。设置参数相对监测参数更复杂一些,因为不同呼吸机不同模式设置参数都会有差异,名称也会有不同,比如同样是设定吸气时间,有些呼吸机是直接设定吸气时间,有些呼吸机是设定流速,有些呼吸机是设定吸呼比。所以同学们要先学大家都一样的监测参数,然后再学各式各样的设置参数。
最简单的是潮气量设定,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和V-SIMV模式下需要设定。潮气量设定400ml。可以再低一点,300ml也可以,但不能再高。因为这个潮气量够成人患者使用了,死不了。但如果患者存在气道狭窄或者顺应性差的情况,更高的没有必要的潮气量可能会导致气道压过高,造成气压伤。
然后是呼吸频率设定,除了自主通气模式(SPONT)以外,其他模式都要设定呼吸频率,呼吸频率设定10次。同学们这里可能觉得比较奇怪了,正常人呼吸频率不是15-20次吗,为什么设定的呼吸频率要低于15次。因为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设定为10次,但是呼吸机“允许”患者有15次呼吸。相反,如果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设定为20次,实际患者呼吸频率只有15次,那么呼吸机就会强行通气20次,其中5次就会造成患者明显的对抗。所以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设定宁愿低一点,也不要太高。那么你要设定成8次或者12次行不行呢?也可以。不要太离谱就行。对于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每分钟6次呼吸频率也能让患者死不了。但没有必要设定太离谱的参数。
第三个是讲控制压力(PC)和支持压力(PSV),在控制通气模式(A/C)和P-SIMV(包括BIPAP)需要设定控制压力,在P-SIMV(包括BIPAP)和自主通气模式(SPONT)需要设定支持压力。不管什么压力均设置为10-15cmH2O,使得峰压不超过20cmH2O。有些呼吸机在涉及支持压力时会有△或者above peep的提示,这代表这个压力是不包含PEEP的,比如,PEEP设定5cmH2O,△PSV15cmH2O,那么实际峰压就是20cmH2O。
第四个讲吸气时间,这是最难的设置参数,也是最容易导致人机对抗的参数。不管什么模式,不管什么吸呼比,吸气时间均设置为1秒。比如下图的呼吸机是通过流速间接设定吸气时间,那么不管流速设定多少,使得对应的吸气时间是1秒就可以了。对于吸呼比也是,不管吸呼比是1:2,还是1:5,使得其对应的吸气时间是1秒就行。

第五个讲PEEP,这个参数原理复杂,功能也复杂,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比如肺复张。但是同学们记住,PEEP设置5cmH2O,不会错。
第六个讲氧浓度设置,这也是重要参数,根据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使得氧饱和度在93-95%左右。而不是说“COPD吸氧浓度不能超过35%”,如果COPD患者35%氧浓度前提下氧饱和度只有80%,那还是必须要把氧浓度上调,使得氧饱和度达标。这是书本上和临床使用的差别,也是经常出错的点,同学们要记住。
次要的设置参数包括吸气暂停、吸气触发灵敏度、呼气触发灵敏度、压力上升时间等等,这些参数同学们可以先不做过多了解,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学习。
以上是对同学们“不讲理”问题的回答,教科书上是找不到这样的答案的,因为不同的患者情况不一样,所谓的“正常值”也不一样,上面的差数只是保证患者“死不了”。遇到实际情况一定要结合患者呼吸波形、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综合判断,选择尽可能合理的参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