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还能学好一门新外语吗?(十四)(西班牙语)
在当地的西语学习之路从去西班牙语活动中心开始。第一次去大门紧闭,门口守卫告诉我们现在在放暑假,告诉了开放时间。等开放时再去,了解到那里没有设置西语学习课程。
然后去了西班牙语语言学校,得知今年只有A1级别的课程,一期三个月,每周两次课,每次2小时,总共收费四百块人民币。考虑到夏天时参加过siele考试,觉得A1不适合我们了。
学校的路子走不通了,那怎么办呢?
跟翻译学。每天把遇到的不会表达的句子记下来,下班后请教翻译。
跟当地同事学。
跟会说中文的当地同事学。虽然很快我们就发现,医院的各个角落里都随时可能会冒出会说几句中文的人。但西班牙语活动中心门口的那位守卫是第一位在我面前说中文的当地人。这对于当时翻译未到位需要独立解决所有问题的我们,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安慰:这个环境起码是不排斥中国人的,困难也许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少一些的。
最有治愈感的,是跟小朋友学。
一岁以内的孩子往往还说不了话,1-2岁的孩子看到我们会哭,2岁的孩子还不能完全听懂日常用语。5岁的孩子,有的开始害羞了,见到人不好意思说话。也有的语言水平很高,语速快,单词高级到已经不是我们能听懂的了,而这些孩子尚未学会写字,所以也无法请他们把难单词写下来。只有3岁和四岁的孩子,无论从语速上,还是词汇和句型使用上,刚好符合或者稍微比我们的水平高出一点。就像学习手术操作一样,成长最快的时候是与同水平或者稍高水平的大夫搭台的时候。总之,每个在门诊前经过的三四岁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学习帮手。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达到了能够轻松聊起来,且互相都觉得对方是灵魂伴侣的水平。我们慢悠悠地说话和聊天,打招呼也互相告别。问他你今天为什么来医院,哦是接我刚出生的hermacita(小妹妹)回家。你和旁边的姑娘谁年纪大一点?她是我的hermana,我是她的hermacito(小弟弟)。你几岁了?举起手指说5岁。不能吧?你姐姐5岁,你最多4岁呀。不,就是5岁。给你的月饼好不好吃?好吃啊,它叫什么,是甜点吗,很甜诶。怎么了?你找不着你妈妈了?别担心,我带你去找啦。为什么跟外婆过来呀?过来一起上班,妈妈去天上了......
也有青春期的女孩子邀请我一起pasear(散步)。心里装着风花雪月,眼睛里带着光的漫步真是专属于青春期的美好。可惜,如果说交流起来难度最高的一类人是谁,非青春期人类莫属。没有情境的情况下,很难理解流行词,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耐心解释难度高的词以及语法使用,当然啦,心里喜欢跟我们交流不过脸上摆出一副爱谁谁的少年也有的是。
所以,还是先绕过青春期,直接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吧。前一任妇产科大夫李莎在回国之前,留下了一些礼物,托我转交给她的朋友们。在安顿下来之后,带着礼物,去医院的各个角落里“探险”,一一拜访。过程很顺利,大家沟通很顺畅。在能够跟孩子们顺利交流之后,我决定再次开启拜访之路。如果说前一次拜访是日常社交(social),聊的是你好呀我叫什么很高兴认识你呀这是Lisa送给你的礼物呀哇你也给Lisa带礼物啦真是代她感谢您啦。这一次他们的态度就变成必须要像个成年人一样聊点实质性的内容了。我的语言功能在朋友们一一面前熄火。是因为与孩子们聊天习惯了慢速度讲话,使用简单词汇和句型,在听不懂的时候会有慈爱的孩子长辈慢慢教导,以致于听成年人讲话觉得语速过快且词汇陌生?还是因为日常聊天,没有熟悉的专业词汇打底以致于猜不出整个句子的意思?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科室里向同事们学习时,会随身带着纸笔,遇到听不懂的就请说话人写下。朋友嘛,用这个方法自然也是可以的。希望也能进步迅速呀!
我可爱的患者们也很棒。都说白居易写诗标准之一是不识字的农妇也能看懂,而当医生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在走路脚底生风的妇产科,是不可能指望有哪位大夫能认真指导我如果解释一个专业词汇的。在我刚开始发愁这个事情的时候,遇到了几位神仙患者。在听完我甩出专业词汇又蹩脚的解释之后,这几位和善又有气场的中年妇女患者不仅告诉我日常用语怎么说,还主动写下来教我念出来。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位患者教我解释会阴侧切的场景。希望她们一直有好运气(suerte siempre consigo)。
最后编辑于 2022-11-16 · 浏览 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