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阜外蔡军:标准下调有高标准高水平的循证证据

发布于 2022-11-14 · 浏览 230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7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自 2017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进一步降低到 SBP ≥ 130 mmHg 和/或 DBP ≥ 80 mmHg 以来,高血压诊断界值一直存在争议。

11 月 13 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颁布,正式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 SBP ≥ 140 mmHg 和/或 DBP ≥ 90 mmHg 下调至 SBP ≥ 130 mmHg 和/或 DBP ≥ 80 mmHg。

为此,「丁香园心血管时间」特别邀请指南发起人和首席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蔡军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现梳理重点如下。

img

1、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有高标准高水平的循证证据

• 危害存在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将血压 130~139/80~89 mmHg 的受试者与血压 < 120/80 mmHg 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78%,冠心病风险增加 77%,卒中风险 79%,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 1.5 倍。

上海宁光院士等牵头的 4C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无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的健康人,血压在 130~139/80~89 mmHg 的人群,整体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115%。

此外,多项大型荟萃分析也得出一致结论:随着血压水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及风险增加。

• 干预有效

蔡军教授牵头的 STEP 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降压组相比,强化降压可使主要心血管复合结局风险降低 26%,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降低 33%,中风风险降低 33%,急性非代偿性心衰风险降低 73%。且不增加患者严重不良事件风险。

孙英贤教授团队有关农村高血压管理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平均血压降低至 126.1/73.1 mmHg,与对照组(146.7/87.2 mmHg)相比,干预组脑卒中降低 33%,心衰降低 39%,心血管死亡降低 24%,全因死亡降低 15%。

此外,SPRINT 研究、BPLTTC 研究等也得出一致结论: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对风险。

• 成本和效益

虽然短期来看,患者服药成本增加,但从长期来看,患者心血管相关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大大减少,整体成本降低。

且随着目前医保政策、国家集采的广覆盖,可以将高血压患者一年的用药成本控制在 100 元以内,国家也不会额外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

2021 年我国居民人均寿命虽提高到 78 岁,但后期生活质量较低,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威胁,也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强调「早期血压控制达标」尤为重要。

高血压诊断界值的下调经 50 位全国心血管领域顶级专家一致投票通过。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教育,正确的思想引导,让集采的药物及时供应到全国各地,是未来的重点所在。

2、用药推荐前移:强化联合用药和单片复方制剂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持续,降压作用有限。且无论一级还是二级预防,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均能带来显著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降低。

因此指南推荐 SBP ≥ 140 mmHg 和/或 DBP ≥ 90 mmHg 患者立即启动联合降压治疗,优选 SPC(RASI + CCB 或 RASI + 利尿剂组合)。更加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高,使血压可以短期达标。

此外,针对 SBP 130~139 mmHg 和/或 DBP 80~89 mmHg 伴临床合并症,以及伴靶器官损害(GPS)或 ≥ 3 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指南同样建议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我国目前高血压达标率仅为 16.8%,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更要勇于改变,打破现状。高血压诊断界值和强化降压目标值的下调,统一到 130/80 mmHg,是大势所趋。

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指南,它确定了新的定义,新的降压目标值,新的危险分层,新的技术上的突破,更加简洁,方便基层医生操作。

最后编辑于 2022-11-16 · 浏览 2302

6 46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