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丨低血糖脑病的机制及临床特点

一、发病机制
1、低血糖→交感兴奋→脑血管痉挛;
2、原有脑动脉硬化的动脉狭窄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
3、低血糖引起神经系统选择性受损。
二、临床特点
1、区域选择性,细胞愈进化,对缺糖愈敏感。☆代表敏感程度
☆☆☆ 尾状核、豆状核、大脑皮质、海马、黑质、杏仁核、基底神经节
☆☆ 胼胝体、皮质下白质
☆ 丘脑、小脑、脑干(极少发生)
2、病损一旦侵犯至皮质和基底节区,不易恢复;
3、病变在胼胝体压部或皮质下白质,预后较好,临床症状和DWI可逆转;
4、低血糖脑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1、前者可见小的出血灶;2、前者可见双侧丘脑损害,后者常无。

一名 69 岁患有 2 型糖尿病的男性大脑的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显示(A)大脑皮层(箭头)信号强度增加,白质相对保留;(B) 大脑皮层(箭头)和基底神经节(星号)
参考资料:《丁香公开课》、图片来源于文献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