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标准(ZZ)
点译述出来,供国内电生理医师诊断时参考。首先,论文复习了1983 年以来398 篇英文文献。将文献按严格的文献评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标准:
1. 前瞻性;
2. 临床与电生理医师分别进行观察和诊断;
3. 电生理测定的技术程序标准而且描述详实;
4. 肘关节位置始终固定(同实验室的与正常值
一致) ;
5. 肢温控制;
6. 异常标准超过正常Äx ±2 s 。
如具备上述6 条为肯定采用;4 条或5 条很可能采用;3 条可能采用。
在398 篇文献中仅有19 篇被采用,其中6 篇肯定采用的是临床医师和电生理医师分别均作出肘管综合征诊断而且其数据也在文中列出;其他13 篇可能采用或很可能采用的作为本文分析时考虑的依据。
结果:
正常值为702 名健康人,患者564 例,电诊断的灵敏性为37 %~86 % ,特异性> 95 %。
根据以上可靠文献的分析推荐原则如下:
1. 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均用表面电极完成(刺激和记录) ;肢温需控制;
2. 如有异常,再测其他神经以除外多发性神经病;
3. 肘关节位置始终一致;
4. 肘关节屈曲70°~90°时最佳,因此时表面与神经长度一致;
5. 肘上下刺激间隔10 cm;
6. 肘下刺激点距肱骨内上髁不得大于3 cm;
7. 不正常的标准:
a. 肘上下的NCV < 50 mPs ;
b. 肘上下比肘下至腕的NCV 慢> 10 mPs 以上;
c. 肘上比肘下刺激引起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减少> 20 %(不能独立在诊断) ;
d. 肘上比肘下刺激引起的运动诱发电位明显离散(不能独立诊断) ;
e.NAP 消失无价值;
f . 肘上至腕及肘下的神经传导速度不推荐为诊断肘管综合征有价值的指标
8. 如MCV 测定在小指展肌未能记录到异常,可试用以下方法:
a. 在第一骨间肌记录;
b. 在肘上下行分别刺激,观察潜伏期及波面积变化;
c. 在尺神经严重受损时,有轴索变性,大纤维受损,使肘以下神经传递减慢,此时,比较肘上下与腕至肘上段神经传导速度有用;
d.NCV 一般不用前臂肌肉;
e. 但尺神经支配的前臂肌肉针肌电图均可受损。
今后研究肘管综合征的建议:
1. 应具备6 条评定标准;
2. 临床诊断肘管综合征的所见应描写清楚;
3. 电生理诊断方法和结果应记录详实;
4. 测定灵敏性和特异性;
5. 有足够大量的数据与以往文献作比较;
6. 说明研究采取的方法在那些方面新颖,对患
者危害与益处,评价治疗和手术方法有哪一些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