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用药|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用药



尿道综合征又称为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 多见于女性, 有明显的排尿不适、尿频, 但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多次尿常规化验及尿细菌培养正常。
诊断
第一步是必须排除尿路感染。
(1)尿路感染与无菌性尿道综合征最易相互误诊,需要加以识别。尿路感染诊断的确立主要依靠尿细菌学检查即真性细菌尿的发现。
1)真性细菌尿是指有尿路感染症状时,一次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 CFU/ml,或膀胱穿刺尿有细菌生长者。
2)若女性尿急、尿频、尿痛严重,尿白细胞增多,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2 CFU/ml,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则拟诊为尿路感染,而不诊断为尿道综合征。
(2)诊断尿道综合征的必须做3次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无真性细菌尿,又排除了各种假阴性的可能。尿细菌培养假阴性主要可见于:
1)患者在近7 d内用过抗菌药物;
2)尿液在膀胱内停留不足6 h,细菌没有足够的时间繁殖;
3)收集中段尿时,消毒药不慎混人尿标本内。
第二步是进一步排除泌尿系的特殊感染
假如经第一步已经除外真性细菌尿,必须进一步排除其他特殊感染,如真菌、结核菌、淋球菌、厌氧菌、L型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1)真菌:真菌感染常发生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上,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若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有气尿(念珠菌对糖发酵产气),导尿标本细菌菌落数≥103 CFU/ml或新鲜尿镜检10个视野平均菌体1-3个/HP可诊断。
(2)结核菌:对于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尿,多次常规细菌培养阴性,尿路刺激症状不缓解,既往曾有其他系统结核病史,应怀疑泌尿系结核的可能性。
1)24 h尿沉渣找结核杆菌,如3次检查均为阴性,则70% 可排除结核菌感染的可能;
2)若做晨尿结核杆菌培养3次阴性,则90% 可排除结核菌感染的可能。
3)目前,临床己广泛运用结核菌DNA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要认真正规操作结果才可靠。
(3)衣原体:临床上对仅有尿路剌激症状,而无细菌尿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1)排除衣原体感染较简单的方法是标本涂片Giemsa染色查包涵体,但阳性率不高;
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直接涂片法检测衣原体抗原,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现已有试剂盒可供临床使用;
3)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可检测衣原体和支原体DNA。
3、经检查,部分患者有尿流动力学的异常。对无菌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应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必要时宜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X线、B超、CT、膀胱镜等)排除尿路的器质性病变。
治疗原则
1、对无菌性尿道综合征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切勿盲目使用。
(1)无菌性尿道综合征的尿路剌激症状较突出,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有些临床医生对怀疑有感染的患者没有进行尿常规化验及细菌培养,仅靠经验即习惯性的选用抗生素治疗,而且首选的多是广谱抗生素。
(2)患者长期误用抗生素不仅症状未改善,体内敏感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者趁机繁殖,在体内防御机能低下时可引起二重感染,还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2、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避免滥用。
(1)治疗泌尿系感染常用的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肝肾毒性,甚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老年人、原有肾脏疾病以及高敏体质患者尤易发生。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在肾脏蓄积,主要损害肾小管,严重时引起急性肾衰竭,此类药物还有较明显的耳毒性。
(3)磺胺类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多,常见的有消化道症状、肝肾损害、粒细胞减少等。
3、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对症处理也有一定疗效。
药物治疗
1、丙咪嗦有很强的抗胆碱作用,它能抑制膀胱平滑肌的收缩,从而解除膀胱的高敏状态,降低膀胱压。
片剂;口服:25~50 mg/次,2次/日,早上与中午服用,一日总量不超过300 mg。
2、硝苯吡啶抑制钙离子释放,从而起到调整和改善泌尿道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障碍的作用。(国内未上市)
3、酒石酸托特罗定(舍尼亭)由纯种棵麦花粉提纯而成、具有改善逼尿肌功能、松弛尿道平滑肌的作用。缓释片剂;口服:每次4 mg,1次/日。
4、盐酸特拉唑嗪为长效α受体阻滞剂,有松弛膀胱颈平滑肌,降低尿道闭合压,提高尿流率的作用。缓释片剂;口服:每次4 mg,1次/日。
坦索罗辛为选择性地阻断前列腺中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松弛前列腺平滑肌,从而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胶囊剂;口服:每次0.2 mg,1次/日,饭后口服。根据年龄、症状的不同可适当增减。
5、赛庚啶是一种H1受体拮抗剂,有作者报道其对急性无菌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较好。
6、有癔病、精神分裂症或焦虑症的患者应做相应治疗,使用针对焦虑症的谷维素、地西泮(安定)等治疗,并注意心理治疗,加强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
7、更年期患者可口服谷维素、维生素K4、己烯雌酚。坦索罗辛治疗本病亦有可靠疗效。
8、临床还需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1)如为不稳定性及低顺应性膀胱,则给予黄酮哌酯或盐酸维拉帕米(异搏定)等抑制膀胱收缩的药物及镇静药,辅以膀胱功能锻炼及心理暗示治疗;
(2)如为逼尿肌无力,则给予坦索罗辛(哈乐)、盐酸特拉唑嗪等药物,辅以尿道射频治疗及膀胱功能锻炼;
(3)如为膀胱颈梗阻及远端尿道狭窄,则给予坦索罗辛治疗,并行尿道扩张术。
手术治疗
对膀胱颈、尿道及尿道周围有解剖学异常改变者,可施行针对性手术治疗以解除病因,如:尿道扩张术、尿道松解/成形术、小阴唇分离术等。
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定时饮水,夜间少饮水,改善睡眠、减重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
主要包括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训练。
1、膀胱训练指制定排尿时间表,尽量保持排尿间隔时间,达到每次尿量大于300ml为宜。
2、适当转移注意力,心理暗示和干预,避免过度焦虑。盆底肌训练即“凯格尔运动”、“缩肛运动”。一般经过长期的盆底肌训练,症状可有效改善。
最后编辑于 2022-10-31 · 浏览 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