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患者的保养发现
2022年7月底,我因为鼻中隔呈c型右偏,左侧中下鼻甲肥大,左鼻腔长期持续性单纯性鼻塞,没法正常生活,做了鼻中隔矫正和左侧下鼻甲消融手术。目前术后三个月,还在恢复中。患鼻炎已经很多年,自己经常会思考病因,总想找到合适的保养方法,尤其手术前后这半年,花了大量精力,去过很多医院门诊,在与鼻炎的不断斗争实践中,对它的认知提高了很多,总结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分享下个人观点。(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1.有鼻炎平时应该怎么保养?
很多鼻炎就是鼻甲肥大引起鼻塞,这里也是重点讨论鼻甲肥大的情况。鼻甲黏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如果血行受阻,就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发生水肿,然后就鼻塞呼吸不畅,缺氧了人体机能就会下降,血循环动力进一步减弱,鼻甲血管就容易更堵,这是种恶性循环。那么鼻炎患者日常的保养方法就是一旦鼻塞了就应马上解决缺氧问题,阻断恶性循环的可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替换成嘴巴呼吸。只要维持正常的人体机能,人体就可能会自我修复。
2.坚持跑步能否自我康复?
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说坚持跑步后鼻炎痊愈了,也有很多网友反映跑步了很长时间没啥用。那么跑步的效果到底怎样,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探索,我觉得跑步应该就是鼻炎保守治疗手段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鼻周期。我们的左右鼻腔是轮流工作的,原因是左右鼻甲黏膜内的血管自主交替收缩和扩张,使得两侧鼻甲出现周期性的增大和缩小。当右鼻腔工作时,右鼻甲血管收缩,血循环加快,右鼻甲缩小,下文简称为右周期。当左鼻腔工作时,左鼻甲血管收缩,血循环加快,左鼻甲缩小,下文简称为左周期。像我虽然鼻中隔右偏,但因为左侧鼻甲很肥大,左侧通气空间更小,所以左侧鼻塞严重。我每次跑步的过程都发现右侧鼻腔通气量大,左侧通气小,而且右侧会越跑越通气,已经坚持跑了很长时间,不存在每次刚好卡在右周期开始跑的可能性。那么为什么每次跑步都呈现右周期呢?我的理解是人体本能的调节机制,运动状态人体需要大量氧气,即使我是在左周期开始跑步,因为运动,全身血循环加速,循环动力加强,或多或少都能改善左鼻甲的血循环,缩小鼻甲改善通气,但如果改善后的左侧通气量不足以提供运动所需的通气量(通俗地说就是鼻炎比较严重,通气还是差),那么为防止过度缺氧,人体就会本能的应急干预,强制切换到右周期,右鼻甲黏膜内血管就会从扩张变成缩小状态,血液快速循环,鼻甲缩小,黏膜血管会越跑越通畅,右鼻腔越跑越通气,而左鼻甲却从工作转为休息辅助通气状态,所以最终结果是运动的“药效”主要体现在了右鼻甲上,想要治愈的肥大鼻甲可能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解决呢?其实很简单,身体本能的干预机制是为防止过度缺氧而出现的,只要在跑步时用嘴巴呼吸就可以,不缺氧了鼻周期就会正常运作,这样肥大鼻甲的黏膜血管,也会在运动中获得持续的血循环动力冲击而逐渐变得通畅,良好的血循环状态不仅能恢复血管弹性,也能营养周围组织,改善炎性水肿。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鼻炎比较轻,在运动时,左右鼻腔都可以正常通气,那么跑步时就正常鼻子呼吸。如果鼻炎比较重,运动后单侧或双侧不能正常通气,那就改用嘴巴呼吸,及时补充水分,预防咽喉炎。我认为理论上讲运动是可以治愈鼻炎的,但鼻炎越严重,就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更多,积累足够的跑步量变,才可能出现质变,所以趁早跑起来,自愈的概率就大很多。
3.关于鼻甲消融手术。
消融是现在采用最多的鼻甲手术,患者术后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立竿见影马上痊愈的,有术后各种不理想的情况,虽然这和医生手法关系很大,但其实术前患者自身鼻甲的状况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鼻炎困扰了我很多年,因各种原因(包括认知上的不足)一直拖着,没有及时去手术治疗。之前左侧鼻腔的症状只是鼻塞,后来慢慢的左侧鼻腔开始发胀,然后逐渐的越来越明显,又胀又堵。鼻内镜检查可以看到左侧下鼻甲颜色发白,右侧下鼻甲红润,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左右下鼻甲存在“肤色差异”的可能性较小,我左侧之所以胀,基本就是因为左下鼻甲黏膜内血管长期通畅性差导致血管有萎缩的趋势,然后血循环变得更加不通畅,下鼻甲发胀感觉愈发强烈。做了鼻中隔矫正和消融手术之后,我左右鼻腔的呼吸通道都变大了,但左鼻胀的感觉不会比术前轻。就像医生所说的那样,手术只能解决鼻腔的结构问题,改变不了血管之类的问题。况且虽然消融手术很安全,但毕竟也会对鼻甲黏膜造成一次物理伤害,所以做消融手术要赶在你的鼻甲黏膜血管还相对健康的时候做,这样术后就很容易快速恢复,手术效果就会很好。如果你的鼻黏膜血管已经比较"虚弱"了,再去经受手术的折腾,术后的恢复难度就高了。简单说,就是如果你觉得自己保守治疗没效果,那就趁早手术,别耽误时机。
最后编辑于 2022-10-27 · 浏览 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