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乔洛施|外泌体-细胞外囊泡的命名

发布于 2022-10-24 · 浏览 3183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9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囊性小泡的总称,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一系列生物过程的调节。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对EVs的种类和特点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的认识迅速增长。EV的命名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EV的研究历史是一个说明单个术语如何延迟整个科学领域的发展的典型例子。曾用名称“碎片”具有否定语气,意指所有这些EV都是细胞废物。长期以来,这种含义阻碍了科学家对EV的深入研究。直至2000年代初,已经有零星的研究数据提示EV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导致该领域在过去十几年中呈指数级发展。

EV依据生物发生的不同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称为外泌体(exosomes)和胞外体(ectosomes)。外泌体是内体来源的小型EV,由多囊泡体 (MVB) 和两性体的胞吐作用释放。两性体由自噬体和 MVB 融合而成。相比之下,胞外体是由质膜出芽和起泡产生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胞外体也可能携带内体货物成分。胞外体包括小型 EV(如小型胞外体和含有抑制蛋白结构域的蛋白1介导的微泡)、中型微泡和较大的凋亡小体。


img

图1: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和命名


然而,要想在EV分泌出胞之前用各种生物发生途径的标记对不同EV进行修饰是很困难的,因此按照EV的生物发生来分类并不可靠。MISEV2018不推荐使用诸如“外泌体”和“微泡、外体、微粒”这些分别表示来自内体系统和质膜的EV名称,除非是亚细胞起源可以证明。由于亚细胞室的标记物在不同的细胞和条件下经常重叠或不同,并且由于不同类别EV具有重叠的尺寸大小,因此很难确定亚细胞起源。过去几十年,在没有确定EV生物发生的研究中,“外泌体”一词仍被广泛滥用,往往用于指代所有小型EV、总EV和一般的细胞释放物或细胞外颗粒。


“细胞外囊泡”这一定义是2011年提出的,作为封闭脂质双层的细胞来源颗粒物的统称。所有细胞生物都可以释放EV。2018年MISEV定义EV为:所有由细胞天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且不能复制(如:不包含有功能的细胞核)的囊泡样颗粒物的总称。


img

​表1 细胞外囊泡(EV)亚型的分类

MISEV2018建议根据分离方法不同使用操作性的名称和尺寸限制的命名方式,例如小EV(sEV)可以明确体现不同分离过程限定的EV尺寸大小。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定义不同EV亚型的通用直径大小和标志物。此外,还定义了细胞外颗 粒(extracellular particle, EP)指无法通过MISEV2022标准确认EV特性的颗粒。非囊泡状细胞外颗粒(non-vesicular extracellular particle, NVEP)指不含脂质双层的颗粒。


参考文献:

1. Théry C, Witwer KW, Aikawa E, et al. Minimal 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2018 (MISEV2018):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update of the MISEV2014 guidelines. J Extracell Vesicles. 2018 Nov 23;7(1):1535750. doi: 10.1080/20013078.2018.1535750.

2. Cheng L, Hill AF. Therapeutically harness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at Rev Drug Discov. 2022 May; 21(5):379-399.

3. Buzas EI. The role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the immune system. Nat Rev Immunol. 2022 Aug 4:1-15.

最后编辑于 2022-10-24 · 浏览 3183

回复3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