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口腔医考执业与助理口腔技能秘籍

颌面外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23 · 来自 iOS · IP 四川四川
2293 浏览
icongreengel +2 丁当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8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洗手

洗手之前,摘除首饰,修剪指甲,去除甲垢,用流水淋湿双手,将皂液均匀涂布

第一步 两手相对,五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 掌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两手互换

第三步 手掌相对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 双手互握,揉搓指尖指腹关节,两手互换,相互揉搓

第五步 手掌握持拇指旋转,两手互换,相互揉搓

第六步 指尖并拢在另一只手掌心 两手互换 相互揉搓

 

用流水冲洗,手指向上,不得下垂,用手臂关闭水龙头,用无菌毛巾或纸巾擦干,禁止双手甩水,洗手时间不得少于 15 秒,每个步骤至少 5 次

 

戴手套

用无菌滑石粉轻擦双手使手干燥光滑,用左手捏住手套翻折处将左右手套同时取出,两手套拇指相对。先用右手插入右手套内,不要碰到手套外面。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插入左手手套翻折处,协助左手插入手套,将手套翻折处回折盖住白大褂袖口。手套戴好不能碰任何有细菌的物品。戴手套的手指不能触及手套内侧面,没戴手套的手指不能触及手套外侧面。脱手套时,翻转脱下。

 

口腔黏膜消毒

选择消毒剂,0.1%洗必泰,0.5%碘伏或者 1%碘酊(用 75%酒精脱碘)

先用干棉球擦干术区,无菌创口用涂有消毒液的棉球由中心到四周环绕涂布,不可留有空白,感染创口由四周到中心坏绕涂擦。再用干棉球擦去多余消毒液,病检时不能用含碘消毒剂以免组织染色。用过的棉签扔在套有袋的垃圾桶内。

3警惕雷区

1)消毒前未用干棉球擦干

2)涂擦方式错误

3)涂擦时消毒剂流淌

 

一般检查

 

检查前准备

医师准备,术者在患者右前方或右后方,患者取卧位或者半卧位,调整椅位,光源

检查上颌时,患者头稍后仰,上颌牙列与地平面成 45°-90度角,检查下颌牙时下颌与地面平行。医师肘关节与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平面,调节灯光,照射口腔,避免直射患者眼部!

 

 

视诊:观察颌面部发育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皮肤颜色及光洁度。观察软组织,牙龈有无肿胀, 溃疡,口腔前庭,牙及咬合关系是否正常。

 

探诊:五号镰形探针即普通探针。大弯检查颌面,三弯检查邻面。左手持口镜,右手改良握笔式握持, 以无名指作支点,按右上-左上-左下-右下顺序逐个检查。

 

问诊: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视诊:观察颌面部发育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皮肤颜色,光泽度,软组织,牙龈有无肿胀,溃疡,口腔前庭,牙及咬合关系是否正常

 

探针:五号镰型探针即普通探针。大弯检查颌面,三弯检查邻面

 

扪诊:根尖部扪诊法:用食指指腹扪压根尖部牙龈,观察是否有压痛。

脓肿扪诊法:用食指和中指轻轻交替按压脓肿部位组织观察是否有波动感

 

叩诊:金属口镜柄或银汞充填器柄端,先叩对照牙再叩可疑牙,力量由轻到重,垂直叩诊,检查根尖部;水平叩诊,检查牙周情况。每颗牙叩 2~3 次

 

松动度:左手持口镜牵拉口角,前牙用镊子夹持前牙切缘,作唇颊舌,近远中,垂直向摇动,后牙将镊子并拢,尖端抵住颌面中央窝,做唇颊舌,近远中,垂直向摇动。1 度松动,颊舌向,松动不超过1 毫米 2 度松动 颊舌向近远中向 1~2mm 松动 3 度松动 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大于 2mm 的松动

 

 

口镜作用:牵拉软组织 反射光线 反射不能直视的部位

口腔检查结果:牙体情况,牙龈出血,牙石,松动度,叩诊,扪诊

口腔其他情况的检查:口腔颌面部的情况有无异常表现,口腔软组织以后无异常,牙列有无异常表现,阻生牙情况,修复体情况

 

 

特殊检查

 

CPI 检查

主要检查牙龈出血,龈下牙石,牙周袋深度

 

确定指数牙:

检查 10 颗指数牙,即 4 个象限的 67 和右上 1 左下 1 六个区段。每个区段内至少两颗功能牙且无拔牙指征时,才可对该区段进行检查如后牙区段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则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

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时,则检查此区段内的所有余牙, 以最重情况计分。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所有牙齿均缺失,则该区段不做检查,按“除外区段”

 

握持 CPI 探针:检查时以改良握笔式握持 CPI 探针,以无名指为支点。

 

放置 CPI 探针:将探针轻缓的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针与牙长轴平行贴紧牙根。

 

探测牙周情况:将探针沿牙齿颊舌面龈沟从远中向近中,作上下短距离提插式移动,以感觉龈下牙石,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

 

检查牙面无遗漏:应检查所有指数牙颊舌面,注:用力不超过 20g

 

指数牙计分:

每区段一个计分,后牙区段中两个指数牙以较重情况的牙计分

0=牙龈健康   1=牙龈出血   2=牙石  3=早期牙周病    4=晚期牙周病  x=少于两颗功能牙存在    9=无法检查

 

注:20 岁以上需检查 10 颗指数牙;20 岁以下,15 岁以上只检查 6 颗指数牙(4 个象限的 6 和右上 1 左下 1);15 岁以下只检查牙龈出血,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咬合关系检查:

检查两侧磨牙的近远中咬合关系前牙复合覆盖关系和中线位置关系。患者坐在治疗椅上,调整椅位使患者颌平面与地面角度在 0~45°之间,术者坐于患者的右前方,嘱患者作正中咬合时手持口镜,牵开口角。

 

磨牙关系:

中性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时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处。

近中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时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远中

远中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时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近中

 

前牙关系:

正常覆合:上前牙切缘盖过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不超过切牙 1/3 者

正常覆盖:上前牙切缘到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 3mm 内

深覆合:Ⅰ中1/3~1/2以内 Ⅱ颈1/3以内 Ⅲ颈>1/3以上

深覆盖: Ⅰ 3~5mm  Ⅱ5~7mm  Ⅲ>7mm

 

注意:上下前牙切缘相对为对刃关系;下前牙切端盖过上前牙切端者为反颌关系 正中颌时上下前牙切端之间存在一定垂直距离者为开颌

 

牙列中线:指通过左右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重线。正常者,上下颌牙列中线应重合一致,而且应与面部中线一致。

 

牙周探诊

主要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根面牙石及根分叉病变

器械选择:牙周探诊用牙周探针,探查根面牙石及根分叉病变用普通探针握持方式及支点:以改良握笔式握持探针,以无名指为支点

探查动作:探诊力量要轻,约为20~25g。探针与牙长轴平行,沿根面深入牙周袋或龈沟,以提插式移动探针,探邻面时紧贴接触点深入,略向龈谷方向倾斜。

探查位点:6 个位点,远中颊,颊面,近中颊,远中舌,舌面,近中舌

结果描述: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根面牙石及根分叉病变

 

下颌下腺检查

检查体位:患者取坐位,检查者立于患者右前方或右后方,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使皮肤,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视:平视及仰头正面观察双侧下颌下区是否对称;开口双侧口底是否对称,口底下颌下腺导管口处有无异常分泌物或黏膜红肿,溃疡等

扪诊手法:双合诊,一手食指置于舌下区,另一手指放于同侧下颌下区,由后向前触诊,操作时应戴手套或指套。

下颌下腺检查结果描述:下颌下腺腺体和导管质地,有无结石;导管口有无红肿,挤压腺体后,唾液分泌情况。

下颌下淋巴结检查结果描述:淋巴结触诊:描述淋巴结大小,质地,活动度,压痛和有无黏连。 顺序,由浅入深,由后向前检查: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颊,颌下,颏下,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凹。

 

颞下颌关系检查

主要检查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关节动度检查,下颌运动检查和咀嚼肌检查首先关节动度检查有两种方法,主要检查关节的弹响和杂音

(1) 以双手示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嘱患者作开闭口运动,感觉髁突弹响和杂音

(2) 将小指伸入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壁进行触诊,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感觉髁突动度下颌运动的检查,主要检查开口度和开口型是否正常,有无弹响和杂音

开口度 :以自己的示、中、无名指末节合拢的宽度为标准,平均约为 3.7~5.0cm

张口受限分 4 度:

轻度:上下切牙切缘间紧可置二横指,2~2.5cm  

中度: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1~2cm       重度:上下切牙切缘间不足一横指,1cm 以内  

完全性: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

 

开口型:是否偏斜或歪曲,开闭运动是否出现关节绞锁。

咀嚼肌的检查 

1 检查髁突后区和髁突外侧是否有压痛感 

2 检查颞肌,咬肌,翼外肌等咀嚼肌群的收缩力,是否有压痛,双侧是否对称

 

牙髓温度测验

医嘱说明:向患者告知检查目的和可能有的反应,如凉,热,钻入感,麻刺感,疼痛等,并请患者在有感觉时示意

测试牙隔离:隔离测试牙区域,棉球擦干待测牙面

刺激工具:冷测:小冰棒或商品冷测罐;热测:热牙胶棒 

测试位置:刺激源放置在牙齿的正常唇颊面中 1/3 处

对照牙选择及测试顺序:选择对侧同名正常牙作为对照牙,先测对照牙,再测测试牙,由后向前。

测试反应描述:

正常:患牙的反应程度和时间与对照牙相同。            

敏感:反应速度快,疼痛程度强,持续时间较长。          

迟钝:测试后片刻才有反应,或施加强刺激时才有微弱的感觉;还可包括迟缓反应性痛。  

无反应:反复测试,加大刺激强度均无反应者。

警惕雷区:检查前未医嘱,测试未隔湿,没选对照牙,测试顺序颠倒,冷测绝对不能用三枪,热测试防止烫伤软组织,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的结果悬殊错误

注:如用冷、热水或三用枪做刺激源,此项检查为 0 分。

 

 

BASS刷牙法——模型;

又名水平颤动法、龈沟法。有效清除龈缘附近和龈沟内菌斑的方法。

操作要点:先平行后,45度角,轻加压,毛端入龈沟,短距离2—3mm,水平震颤,勿离开龈沟,至少颤动10次,每次2—3颗牙,前牙舌腭侧可竖放。

注意事项:

1.刷颈部龈缘时用力要适当,不要使用太大的力度,以免造成牙龈损伤。

2.短距离水平颤动牙刷的距离不能太长,控制在2--3mm左右,太长会损伤牙颈部牙体硬组织。

3.刷牙时要有一定顺序,保证每个部位和每个牙面都刷到,没有遗漏。

 

 

 

一、离体磨牙 复面洞制备术

注意:

钻入的位置先邻面再牙合面,和鸠尾固位形的位置,洞形要注意“底平壁直”,不要出现“口大底小”,或者凹凸不平,邻面洞制备时 从牙齿合面的近中或远中边缘嵴钻入。 

面洞制备时 自邻面洞口向合面扩展,制备鸠尾固位形。鸠尾峡部应放在颊舌两牙尖之间,在轴髓线角的靠中线侧。

 

 

 

二、开髓术

(一)髓腔入路的合格标准

1.髓腔入口洞形正确:

上颌磨牙的标准入口洞形为钝圆的三角形,不在咬合面正中央而偏至近中颊尖上。

下颌磨牙的标准入口洞形为钝圆角的梯形,位于 面近远中向的中1/3,中央沟的颊侧。

2.全部髓顶揭净。

3.全部根管口可暴露于直视洞口中。

4.根管锉可直线进入根管根尖部。

5.进入根管的器械仅尖端接触根管壁,洞缘和髓室侧壁不会对器械造成阻碍、卡压。

6.最大程度保存牙体组织,无操作缺陷。

(二)常见的问题

在操作中可能出现操作方法不规范,更可能因不恰当预备出现各种缺陷。

常见的问题有:

1.操作方法不规范 

器械选择或握持不当,没有支点;持续施压钻磨,涡轮钻不予冷却;操作顺序混乱,遗漏步骤。

2.入口洞形欠佳位置错误,形态不规范,洞口过大过小。

3.不能建立进入根管的顺畅通道

(1)未打开髓腔,仅在牙本质深洞洞底所对应的根管口位置钻了3~4个穿髓孔,而误当作了根管口。

(2)髓室顶未揭净,髓腔暴露不充分,用探针小弯端四壁探查,仍有可钩挂住探针尖之处。

(3)髓室侧壁牙本质领未去除,遮挡根管口,甚至遗漏根管。

4.牙体组织过度破坏

(1)髓室壁磨除过多,形成凹陷,髓室呈“啤酒桶”形状,或出现台阶、穿孔。

(2)磨损髓室底,自然形态遭破坏,甚至穿孔。

 

 

 

三、龈上洁治术

1.医患体位不佳,患者体位常常过高,高于医生的肘部,导致医生体位不佳,无法保持正确姿势。

2.器械选择不当洁治后牙颊侧或舌侧时的器械选择不当,导致洁治操作时器械的角度不正确。

3.洁治时无支点或支点不稳固无支点或仅用无名指作支点,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从而使得牙石不能被有效除去,也会造成器械滑动形成损伤。

4.操作中洁治器的尖端离开牙面刺伤牙龈,应注意避免。

5.操作中洁治器面与牙面的角度不正确,应注意使其角度保持在45°~90°之间,以80°最佳。

6.操作中用力方式不正确,在牙石表面层层刮削,导致牙面残留薄层牙石。应注意肘-腕部用力,将牙石整块去除。

7.洁治中对牙龈造成损伤操作中洁治器的尖端离开牙面,尤其是转向邻面时器械尖端更容易翘起,操作中洁治器面与牙面的角度>90°,支点不稳致器械滑脱,都会造成牙龈损伤。应注意避免。

8.洁治完成后忘记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擦洗治疗区,这也是常见的问题,应注意避免。

 

 

 

四、口内缝合术(使用专用模型)

注意事项:

(1)两侧创缘整齐,长短相等。

如果创口边缘不整齐,或缝合的两缘长短不一,应以刀片或剪刀予以适当修整,直至创面能相对合拢而无皱褶。

如长短相差较多,无法修整,可先将创口缝合,最后在创口的末端有皱褶突起处,分作1个三角形切口,切去多余的组织并作缝合。

(2)缝针进入组织的深度两侧应相等,若深浅不一,则打结后,深的一侧高于浅的一侧,使缝合面高低不平。

(3)进针的刺入点距创缘的距离,与出针点的距离应相等。

  (4)缝合不宜过紧,以防缝合缘内卷,而是要求两缘轻度外翻突起。

(5)每一针缝线的距离一般为5mm,口腔黏膜针距应更近一些,每隔2~3mm一针。

(6)缝线之间的组织可有极小的裂隙,使少量渗出物得以排出。

(7)如创口内卷,可用有齿组织镊夹于创缘的两侧,调整创面,使之轻度外翻。

 

 

 

五、牙拔除术和麻醉(模型)

注意无菌观念和拔牙步骤

拔牙注意事项:

1.在各个环节中应时刻注意无菌观念,避免触碰非术区的组织,如唇、颊舌和其他牙等。

2.完整地完成手术操作,不可遗漏细节,如拔除前的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牙拔出后拔牙窝的挤压等。

3.注意口腔内软硬组织的保护,特别是牙脱位时对颌牙的保护和患牙周围的软组织保护等。

4.根据各个牙根的解剖形态完成患牙的脱位动作,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防止意外断根。

 

 

 

六、颌面部绷带包扎技术(十字法、单眼法)

注意事项:(注意包扎的顺序方法)

1.无菌创口在包扎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覆盖的无菌纱布应有一定的厚度和范围。感染创口也要防止其再污染,引流应保持通畅。

2.绷带在包绕下颌下区和颈部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迫喉头和气管。

3.所施压力应均匀适度,防止组织因过度受压而坏死。

4.腮腺区创口的包扎,应施以一定压力,并应富于弹性,以免发生涎瘘。

5.对于切开引流的创口,第一次包扎应加以适当压力,以利止血,以后换药包扎时,应注意引流通畅,而不宜过紧。

6. 整形手术后的创口包扎,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影响组织的血运。游离植皮术后包扎时,覆盖创面的纱布应力求平整,外加疏松纱布和棉垫,再以绷带作适当的加压包扎。

7. 骨折复位后的创口包扎,应注意防止错位。

 

 

 

七、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

(专用模型,由于这个模型较贵,一般只给一次操作机会)。

注意事项:

1.整个操作过程动作轻柔,避免患者不适。

2.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3.切口位置应位于脓肿最低处或即将破溃处。

 

 

 

八、牙列印模制取

取印模之前,一定要先试托盘 找到合适的托盘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注意事项:

1.调整椅位体位头位,保证患者最放松舒适位。

2.消除患者紧情绪,动作轻柔,

3.体位正确,张口印模,牙弓 平面与地面平行。避免过多的印模材流到咽部,刺激咽部导致患者恶心,。

4.先后面就位,后前面就位。肌功能整塑。

5.避免托盘压迫、损伤组织,保证患者舒适和印模质量。

6.检查印模质量,如完整清晰?取全?边缘伸展适度?气泡?

 

 

 

九、后牙邻 面嵌体的牙体预备

注意事项:

1.组织保护

牙体预备时必须注意对患牙及周围组织的保护。如采用喷水冷却,高速涡轮间断磨切,以避免刺激患牙牙髓。预备时,视野清楚,口镜保护。在患牙邻近牙上形成稳定的支点,避免过量磨除甚至露髓,同时注意避免损伤邻牙、牙龈及颊舌组织。

2.应保证嵌体有足够的固位力,并保证患牙牙体组织和修复体有足够的抗力。 面洞形应有足够的深度,不能小于2mm,但要避免预备过深。

 

 

 

十、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一般要求考生自带离体牙)

注意事项:

1.组织保护

牙体预备时必须注意对患牙及周围组织的保护。如采用喷水冷却,高速涡轮间断磨切,以避免刺激患牙牙髓。预备时,视野清楚,口镜保护,在患牙邻近牙上形成稳定的支点,避免过量磨除甚至露髓,同时注意避免损伤邻牙、牙龈及颊舌组织。

2.牙体预备量控制牙体预备既要为修复体创造足够的修复空间,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强度,恢复正确的轴面形态、邻接关系和咬合接触关系,边缘密合。但要避免预备过度和刺激损伤暴露牙髓。

 

 

 

十二、窝沟封闭术

注意事项:

1.注意酸蚀过程中不要擦拭酸蚀牙面,因为这会破坏被酸蚀的牙釉面,降低粘结力。放置酸蚀剂时要注意酸的用量适当,不要溢出到口腔软组织之上。

2.封闭前保持牙面干燥、不被唾液污染是封闭成功的关键,因此操作中要确保酸蚀牙面不被唾液污染,当唾液污染了酸蚀牙釉质时,应彻底清洗干燥,重复酸蚀60秒后才能涂布封闭剂。

 

 

 

十三、牙拔除术

患者右上6牙拔除

“患者你好,下面将对你的右上6进行拔除,请问你这颗牙因为什么原因要拔除?”(三度松动,进食疼痛)

“请问你近6个月内有没有出现过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脏疾病,比如近期才开始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未控制的心率不齐,未控制的高血压。”

“请问,平时生活中一些小的出血情况,能否正常止住,是否有白血病,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近2周有没有因为其他疾病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

“是否长期使用抗凝药物?”

“有没有其他药物过敏史?”

“请问,你有糖尿病吗?”

“是否有肝炎,肾炎等重要脏器疾病?”

“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处于月经期”

“是否有精神疾患?”

“最后再问一下,你有带病例过来吗?请给我看一下。”

“好的,没有拔牙的禁忌症,我们选择2%的利多卡因作为你的麻醉药物”

【1分47】【1分19】【1分04】【1分27】

现在先调整一下椅位,选择坐姿,使上颌与地平面呈45度。高度与我的肘部基本平齐。

“请稍等,我去准备一下”

“拔除右上6,我们需要麻醉三个位点,分别是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和该牙近中颊根的浸润麻醉”

“器械准备:一次性口腔器械盒,0.5%碘伏,消毒用棉球,2%利多卡因,注射器,牙龈分离器,拔牙钳,刮匙,止血用棉卷或敷料。”

【进行抽取麻药动作,3.5ml的位置】

 

“患者你好,下面马上为你进行右上6的牙拔除术,再次确定一下,是这颗牙吗?”

“好的,请张嘴,半张嘴就行。”

“我先对需要进针的区域进行消毒,先擦干消毒区域的唾液,然后消毒,上牙槽后神经,6的近中颊根,腭前神经,该区域没有被感染,因此由中心向四周进行擦拭。”

现在我们先麻醉上牙槽后神经,进针点为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上方的黏膜转折处,注射针与该牙牙体长轴呈40°角。针尖靠近骨面方向,向上,向后,向内,沿着上颌结节骨面滑动刺入15-16mm。

开始回抽,回抽无血,注射药物1.5-2ml

然后对腭前神经进行麻醉,先调整椅位,使患者的上颌与地面呈60度。【请大张口】

进针点为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与腭中线弓形连线的中点,或直线连接的中外1/3处。

进针角度为对侧3-4之间。腭大孔稍前方刺入,深度为3-5mm。

回抽无血

注入0.3-0.5ml。麻醉范围为6的腭侧牙龈,牙槽骨,黏骨膜。

最后对右上6的近中颊根进行浸润麻醉。进针点为该牙近中颊根上方稍前的黏膜转折处,进针方向为向上,向内,向后,深度为触碰到骨壁,回抽无血,注入药物0.5-1ml

药物注射完毕,等待麻醉效果。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范围是:除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外,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骨以及颊侧的骨膜和牙龈黏膜】

【上6近中颊根的浸润麻醉范围是:?】

【腭前神经的麻醉范围是: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牙龈,牙周膜,牙槽骨】

用探针检查麻醉效果。近中颊根区域,远中颊根区域,腭侧牙根区域的牙龈。

“再次确认,是这个牙吗?”

【确定是这个牙】

“下面先检查这颗牙是否有大块的牙石,如果有,刮除,然后对牙体进行消毒”

“使用牙龈分离器,分离牙龈至牙槽嵴顶”

“放置牙钳,钳喙长轴与牙体长轴平行,尽量向根方伸展,夹紧患牙,不要夹到牙龈。”

“用左手保护患者对颌牙区域”

“先向颊侧,然后向腭侧做小范围摇动,慢慢加大幅度,待松动明显,沿阻力较小的方向脱位。”

“脱位后,仔细检查牙体的完整性。”

“口镜检查拔牙窝的出血情况。”

“使用刮匙去除窝内牙石,残片,肉芽组织等”

“待血液充满拔牙窝后,放置止血棉卷或敷料,请咬紧牙,压迫止血。”

“好了,操作结束,你的这颗牙已经完整的拔除,没有残留牙体组织,另外拔牙窝内也进行了清理。现在你需要咬紧棉卷20-30分钟后吐出,术后24小时内不要漱口,不要吮吸拔牙窝。不要吃过热的食物 ,少说话,多休息。减少对拔牙窝的刺激。术后24-48小时唾液中含有少量血液,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发现出血不止,请你咬紧棉卷,尽快就诊。如果你需要活动修复,最早可以在术后1个月前来复诊, 如果你需要固定修复,最早可在术后3个月前来复诊。另外,如果你自己感觉有任何不适,随时就诊。”

 

 

 

1..你好考官,我抽到的题目是心肺复苏,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2..观察周围是否安全,环境安全适合抢救3..呼救患者拍打呼叫:喂喂同志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帮我拨打120。该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4..将患者移到平整的硬地面上或者平板床上,进行心肺复苏,充分暴露按压部位。5..站在或者跪在于或者右侧,选择按压部位(胸骨的1/3处),一手掌跟紧贴于胸骨,另一手重叠放置于这只(左)手的手背上,手指翘起不能碰触患者的胸壁,掌跟用力,以髋关节为支点,手掌连线与患者胸壁垂直,按压时身体前倾,肘关节保持固定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速度为100--120次/分,按压幅度为5--6cm ,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6..用手或者手裹纱布清除患者口腔及鼻腔分泌物或者异物(头部侧向一侧)然后用压额抬颌法,开放气道,尽量使下颌与耳根连线与地面垂直。7..立即开始2次人工呼吸,用于置于前额的拇指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全部包住,匀速向患者口中吹气,每次吹气应不少于1秒,确保有明显的胸口阔起伏,患者被动呼吸时,开放气道。8..以此同法做5个循环,观察患者颈脉搏动有力,回复自主呼吸,脸色红润,瞳孔缩小,帮患者整理衣服等待120的下一步救援。9..报告考官,该患者经过心肺复苏,颈动脉搏动有力,回复自主呼吸,面色红润,瞳孔缩小,抢救成功,请考官指示。

 

 

考官,您好,我今天的考题是间接测量法测量血压,请问可以开始吗

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洗手。

嘱患者取坐位,我坐于患者对面,患者你好,根据你的病情,需要我为你用间接法测量血压,请你配合,请问你半小时內没有做过剧烈运动,或喝过酒,浓茶,咖啡吧,如有需要请先排空膀胱,请你休息十分钟,我去准备物品,血压记,听诊器,打开血压计,打开血压计总开关,水平切面观察水银柱液面归零,检查袖带,气囊有无漏气。时间到,彻底暴露患者右上臂,将血压计放在患者右臂内侧,使肘部,血压计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将袖带均匀缠绕在右上臂,袖带下缘距肘横纹2厘米送,松紧度以插入一根手指为宜,戴上听诊器,双手温暖听诊器体件,将听诊器体件放在肱动脉搏动处,左手固定,右手持气囊,关闭气囊开关,缓慢充气,当听不到动脉搏动音时,再向上充气20至30毫米汞柱,在水平切面观察下,打开气囊开关,让水银柱液面以2至3毫米每秒的速度缓慢下降,当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音时,水银柱液面所示为收缩压,当动脉搏动音突然减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液面所示为舒张压。取下袖带,嘱患者休息5分钟,依此同法,再为患者测量一次血压。两次测量血压的平均值为本次测量的血压值。取下袖带,帮患者整理衣服,恢复自主体位,告知患者,本次为你测量血压,血压值为高压120毫米汞柱,低压为80毫米汞柱,为正常范围,请放心,谢谢配合。

将血压计倾斜45度,关闭血压计总开关,血压计袖带排尽余气,缠绕均匀放好合上血压计,将血压计和听诊器放回原处。

该患者经两次间接法测量血压,血压平均值为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属正常范围。本次操作结束,请考官指示

 

 

吸氧术:报告考官,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吸氧术,请问可以开始了吗?首先穿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洗手,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有无易燃易爆源),告知患者:你好!根据你的病情需要,今天由我为你做吸氧术,请你配合,嘱咐休息片刻,准备物品,氧气瓶,压力表,流量表,湿化瓶,吸氧管,治疗碗,治疗盘,治疗巾,无菌纱布块,棉签,手电筒,生理盐水,记录单,笔,打开氧气罐开关除尘,听到“哧”的一声,关闭开关,连接压力表,流量表,用无菌纱布块包住盛有1/2到2/3的生理盐水的湿化瓶,然后安装湿化瓶,拿出吸氧管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漏气,拿出盛有生理盐水的治疗碗,将吸氧管一端放入碗里,另一端连接在氧气罐上,打开氧气罐开关,检查有无气泡冒出,经检查正常,铺治疗巾在患者右边颈部,把治疗盘放于患者右侧颈部旁边,用手遮住眼睛,打开手电筒检查鼻腔是否有分泌物,经检查无,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湿润鼻腔,(将用过的棉签放到治疗盘中)打开氧气罐开关,将流量表调到患者所需的氧流量,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腔,(吸氧管从患者耳后绕过,固定于患者颌下),嘱咐不要乱动,不要拔出来,如有不适,请随时告知,谢谢你的配合,撤治疗巾,治疗盘,填写记录单(记录吸氧时间及氧流量)。报告考官:吸氧术操作完毕,请指示!

 

 

 

病例分析疾病基本名称:

1. 龋病

2. 牙本质敏感症(助理不考)

3. 牙髓病

4. 根尖周炎

5. 慢性龈炎

6. 药物性牙龈肥大(助理不考)

7. 妊娠期龈炎(助理不考)

8. 慢性牙周炎

9. 侵袭性牙周炎

10. 牙周脓肿

11.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助理不考)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

13. 口腔念珠菌病

14. 口腔白斑病(助理不考)

15. 口腔扁平苔藓(助理不考)

16. 牙外伤

17. 干槽症

18. 智齿冠周炎

1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20. 口腔颌面部创伤

21. 口腔颌面部囊性病变(助理不考)

22. 口腔癌(助理不考)

23. 三叉神经痛(助理不考)

24. 牙体缺损

25. 牙列缺损

26. 牙列缺失

 

 

间隙感染特点:

1.眶下间隙感染 感染发生于眼眶下方,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疼痛。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常可查见病源牙。

2.咬肌间隙感染 感染发生在下颌骨升支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以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腮腺部红肿、疼痛。

3.颌下间隙感染 临床上较常见。感染发生在颌下三角区。

4.口底蜂窝织炎 整个口底区肿胀疼痛。

5.颊间隙感染 位于颊部的位置,实践技能考试到此足够。

6.翼下颌间隙感染 往往先牙疼之后出现下颌升支内侧缘的轻度肿胀和深压痛。

7.咽旁间隙感染 腭垂被挤向一侧。

8.颏下间隙感染 位于颏下区,仅到此足够。

9.颞间隙感染 颞浅间隙浅表,位于颞区,有波动感,颞深位于深部无波动感。

10.颞下间隙感染 位于颞间隙一下,属于深部间隙,无波动感往往伴有张口受限。

3 22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