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致死一例

图1 13:57

图2 16:34


12岁,女,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时38度。
这是病后第三天入院查的心电图,入院的当天下午,转院到上级医院,第四天在上级医院病逝。
心电图分析:
先做的图1,约2个半小时后做的图2。
图1 是加速的室性心律(来源于心室)伴房室分离,心房率大约75次每分。
图2考虑是双向性心动过速,同时伴房室分离,在I导联有规律P波。
一、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引起心肌炎的病因有感染性(细菌、病毒等)、过敏性或变态反应性、物理、化学因素等。风湿性心肌炎和白喉性心肌炎已逐渐减少,病毒性心肌炎(这个患者)逐渐增多,成为心肌炎的主要病因。病毒感染可累及心肌,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最易侵犯心肌,并可引起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电图改变可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细胞发生弥漫性炎性浸润,心肌细胞变性、溶解和坏死,并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引起QRS波群低电压、异常Q波、ST-T改变、心脏传导障碍和各种心律失常等。
二、诊断条件(仅供参考)
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异性,其诊断标准很难掌握。
1,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
2,二个以上导联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多个导联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
3,多源、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4,以R波为主两个以上导联的T波倒置、平坦或降低(T<R波的1/10)。
5,频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
具有1-3项任何一项即可诊断,具有4或5项无明显病毒感染史者要补充下列指标: 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 ②病程早期有心肌酶增高。
三、临床意义
心肌炎在临床上是一个难以确定的诊断。心电图在心肌炎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有时较之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更为敏感。心电图改变有时还可能提示心肌炎的病因。例如,PR间期明显延长提示急性风湿性心肌炎的可能。总体来说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异性,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方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双向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发生交替性改变者,称为双向性心动过速。此种心动过速极少见,病死率高。
心动过速发作时, QRS波群主波方向交替性改变,心室率在100-250bpm之间,因心室率较快,往往观察不到心房波,如能看到心房波,则多为心房颤动。


最后编辑于 2022-10-22 · 浏览 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