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同学们学习呼吸系统内科学教材——肺炎14病毒性肺炎的治疗

今天继续学习第九版内科学第51-52页内容。
抗病毒药物这个是重点,因为滥用非常普遍。
经典的抗病毒药:病毒挫、病毒唑——利巴韦林,听名字很霸气,挫败病毒,所以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利巴韦林。事实证明这药没什么效果,副作用不小,目前是网络抨击药物滥用的热点。同学们不要一来就选择此药。同样的金刚烷胺也是感冒药里面常见成分,也没什么效果,要有意识回避。
医院常用的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在呼吸科用的不多,一般针对水痘、巨细胞病毒这些呼吸科不常见的病毒。
需要重视的两种药:治疗流感的奥司他韦,治疗新冠的Paxilovid,是特效药。但不代表用了就好了。适用的范围很窄,特别是新冠的Paxilovid,价格昂贵,2000多一个疗程,不可能所有无症状感染者都用。这两种特效药都适合于那种肺部有阴影的不是重症的肺炎患者,如果进展到重症呼吸衰竭,也就没效了。对于老年人、儿童、免疫缺陷患者,这些有进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也可以提前使用这些特效药。
争议最大的药——激素。病毒肺炎很多时候并不是病毒毒力太强,而是病毒诱发的身体免疫反应太强从而导致肺部严重受损。所以包括激素在内的免疫抑制剂也成了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方案。比如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用激素效果就很好。而在甲流、新冠重症患者中,激素到底有没有效一直有争议,目前共识时,刚进入重症阶段,小剂量短时间用可以试试看。大剂量长时间用是不行的。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或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这样的高级呼吸支持手段,为患者“自愈”争取时间。ECMO非常昂贵,平时很少使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免费医疗,所有呼吸机治疗没有效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都会使用ECMO。但是到了重症的阶段,“自愈”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特别是到了使用ECMO这种目前最高级的支持治疗手段的地步,治好一个都是上了新闻的。新闻没有报道的都是没有活过来的。
随后教材还讲了非典(SARS)和禽流感。甲流之前在上感的章节讲过。
估计下一版内科学教材就不是讲非典了,而是讲新冠。
不管是新冠还是非典,诊疗措施上没有太多区别,重点是做好防护,尽早诊断,尽早发现重症患者。冠状病毒总的说来从强到弱的过程,疫情过后很难听到再有重症新冠患者死亡。2002年非典疫情以后也没有听说有患者死于非典。
流感则相反,疫情之初不像冠状病毒那样病死率那么高,2010年左右甲流从美国传入国内也没有那么的恐慌,疫情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时不时会遇见重症甲流患者,新闻也屡屡有报道。在新冠疫情期间,流感再次抬头。这里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同样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流感的死亡率超过了新冠,那么我们是要把流感的防控高度上升到等同于新冠,还是把新冠的防控下降到等同流感呢?
禽流感之所以会在教材讲解,因为病死率颇高,确诊后大概三分之二的病死率。这个病死率远高于甲流、新冠。但为什么没有引起恐慌呢?因为教材也提到过了,主要是禽类传播给人类,人与人之间是否传播还不确切。我觉得有可能会人传人,但是毒力很弱,大多数人不会有任何表现,但是个别人会反应很大,表现为重症肺炎。所以表现为散发病例,而不是聚积发病。再加上没有开展大范围的针对性的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就显得神出鬼没了。
总的来说,同学们在遇到疑似病毒性肺炎患者时(发热,CT提示多发毛玻璃渗出阴影),首先做好个人防护,然后完善已知病毒相关检查,如果均为阴性。尽早安排纤支镜检查,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快速诊断未知病毒。
最后编辑于 2022-10-22 · 浏览 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