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陈潮祖:临床用药,必须注意8个原则

心血管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20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891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7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临证用药,必须注意下述一些问题。

1 选药配方,应有主次

《内经》提出组方当分君臣佐使,提示医者应该根据病情来决定药物在方中的主从关系。

2 药性病性,必须相应

遵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之训,药性应与病性相应

如果热证误用热药,是火上浇油,更张其焰;寒证误投寒药,是雪上加霜,益增其寒,亦即“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的意思。

以此类推,虚无犯泻,实无犯补,皆属此例,亦即无虚其虚,无实其实的意思。

3 药物数量,繁简得宜

病情单纯,用药贵在专一;病情复杂,药味不妨稍多。

当专不专,有彼此受制之失;当杂不杂,有顾此失彼之虞。

用药专则必须针对性强,才能独当重任;用药多则必须有理可循,才能多多益善。

4 药量轻重,恰如其分

病轻者用量宜轻,病重者用量宜重。

病重药轻,药不胜病,将会延误病情;病轻药重,攻伐太甚,容易损伤正气。

5 使用毒药,适可而止

使用毒性药物,应该注意分寸。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古训昭然,不可不审。

不仅使用毒药应该适可而止,就是一般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亦当作如是观。

6 季节不同,因时制宜

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常随气候更替而有差异。

夏季腠理开疏,一般不宜使用麻黄之属强力发汗,以防汗出过多,变生他证。

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达邪,宜用发汗力量较强药物,才能使其邪从汗解。

热天急性热病多见,用药宜偏辛凉苦寒;冷天感受风寒较多,用药宜偏辛温甘热。

这种因时而异的用药方法,称为因时制宜。

7 区域不同,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相隔万里,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虽属同一疾病,用药亦有差异。

以暑为例,北方气候干燥,多不夹湿,只须投以清气凉血之方,即可取效。

南方潮湿多雨,每多夹湿,单纯清热则鲜见其效,又当清热除湿,才合病情。

此种因地而异的用药法则,谓之因地制宜。

8 年龄不同,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考虑治疗措施,称为因人制宜。

小儿为稚阳之体,邪易化热,用药宜偏辛凉;脏气未充,易虚易实,用药不宜过峻。

年老体衰,气血日枯,功能日减,每病多虚,即使属于实证,亦多正虚邪实,用药常须顾及阴津、阳气,不可肆意攻伐。

如系妇女,尤须注意经带胎产,用药与男人有别,除气滞血瘀以外,用药宜静而不宜动。

这种因人而异的用药法则,谓之因人制宜。

本文来源:陈潮祖医学论坛

回复3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