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例顺转剖原因及新生儿结局初步分析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我院产科近年顺转剖及新生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顺产转剖宫产(以下简称顺转剖)是产妇及家属、助产师、产科医师等均不愿看到的状况。产妇在试产过程中,原本不存在的剖宫产指征,在产程中新出现,而又不具备短时间内经阴道结束分娩的条件,就不得不中途转为剖宫产了。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21.10.1~2022.9.30期间的顺转剖病例,报道如下。
一,病例纳入标准: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顺转剖相关定义及标准,本文提出同时具备如下标准作为本组纳入病例的分析依据:(1)产妇入院时经检查,有顺产条件,头位,无剖宫产指征;(2)入院时产妇本人及家属有顺产意愿,签署阴道分娩知情同意书;(3)产妇现已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已扩张2厘米及以上;(4)产程中新出现剖宫产指征,经医患沟通,同意剖宫产手术。符合上述标准者纳入分析研究对象,共287例。
二,临床资料
1.顺转剖发生率:我院上述时期顺产1081例,剖宫产1578例,其中顺转剖287例(18.2%),占全部产妇数的10.8%.
2.产妇情况:287例顺转剖中,初产妇202例,其中51例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25.2%),经产妇85例,有22例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25.9%),其中3例出生即呈濒死状态(1分钟APGAR评分0分2例,1分1例)。
3.产程情况:287例顺转剖中,在第一产程顺转剖231例(80.5%),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42例(18.2%),第二产程顺转剖56例(19.5%),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31例(55.4%)。
4. 胎儿头先露情况:287例顺转剖中,头先露在-1及以上者238例(82.9%),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11例(4.62%);头先露在0~+1者42例(14.6%),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23例(54.8%),头先露在+1以下者7例(2.4%),新生儿全部发生产时窒息,其中轻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3例(APGAR1分钟评分0分2例,1分1例),合并产伤2例。
5.手术指征情况:287例顺转剖中,胎位异常147例(51.2%),胎儿窘迫89例(31%),胎位异常同时合并胎儿窘迫47例(16.4%),脐带脱垂4例(1.4%)。胎位异常的前三位诊断是:持续性枕后位86例,持续性枕横位62例,高直后位33例。
6.手术时机:287例顺转剖中,从出现剖宫产手术指征到胎头娩出,20分钟内46例(16%),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4例(8.7%);20~49分钟75例(26.1%),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11例(14.7%);50~60分钟128例(44.6%),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41例(32%);61分钟以上38例(13.2%),发生新生儿不良结局17例(45%)。本组病例中三例濒死儿均发生在决定手术后1小时以上取出胎儿。
7.新生儿结局与预后:287例顺转剖中,新生儿不良结局73例(25.4%),表现为:重度窒息4例,其中1分钟评分0分2例,1分1例,3分1例;轻度窒息37例;锁骨骨折1例;面部软组织挫伤2例,肩部软组织挫伤1例,眼及外耳廓挫伤各1例;头皮血肿31例,其中大于5厘米的巨大血肿8例;头部产瘤42例,其中大于5厘米的巨大产瘤17例。全部新生儿现场抢救成功。1例转新生儿科住院后死亡,其余新生儿均预后良好。
三讨论
我国顺转剖发生率未见大样本报道,我院为10.8%,其中不乏可能放宽手术指征的情况。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顺转剖是产科临床不可避免的实际问题,胎儿窘迫和难产是顺转剖的主要原因,要避免新生儿不良结局,关键是早期及时识别产程中新出现的剖宫产指征,及时判断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经阴道分娩,及时确定剖宫产手术时机。作者对本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在本院4个预示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在第二产程顺转剖;胎儿头先露在+1位及以下的顺转剖;出现剖宫产指征50分钟后才做的顺转剖;胎位异常同时合并胎儿窘迫的顺转剖。在本组病例分析研究中,还发现3例濒死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0分和1分)母亲均为经产妇,从确定剖宫产手术指征到胎头娩出,时间均超过1小时,是否与惯性思维中经产妇更容易顺产?是否在产程观察与期望顺产的等待中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不足之处:只观察分析了一年临床资料,有可能存在样本偏差;样本量也偏少,还需要积累资料进一步分析,因为主要由儿科医生团队参与资料总结,故顺转剖对产妇的结局未做统计与分析,是欠缺的。
(个人资料,谢绝转载)。
参考文献:略
最后编辑于 2022-10-19 · 浏览 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