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恶性肿瘤出血的介入治疗

一、历史和发展
膀胱恶性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膀胱癌最为常见,其在病理上分为移行细胞癌(约占90%)、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等(约占10%)。常见的症状为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和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出现的其他不适。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尿液检查、超声、CT、MRI、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等。一经确诊为膀胱癌,则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分为经尿道电切术、经尿道激光肿瘤切除术、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单纯膀胱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自1958年Seldinger开创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血管造影后,此项技术不断发展、延续,拓展到局部化疗、化疗栓塞等治疗肿瘤,单纯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使有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操作变得简便,创伤小,并可配合手术前后治疗,从而提高了整体治疗水平。膀胱癌合并出血时,若为表浅的膀胱肿瘤合并出血且出血量不大时,可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或经尿道激光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多可起到止血作用;若为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出血(尿血或腹腔内出血)且出血量较大时则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止血则成为首选治疗手段。
最后编辑于 2022-10-14 · 浏览 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