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急性期,如何合理用药?
治疗目的在于缓解急性期疼痛,促进皮损愈合以及预防PHN的发生,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50岁以下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带状疱疹患者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应建议无禁忌证的带状疱疹患者均应尽早(48~72 h之内)接受足疗程抗病毒治疗。
目前被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
①核苷类: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②核苷类似物:溴夫定;
③非核苷类:膦甲酸钠。一般抗病毒疗程为7 d,如果治疗7 d后,仍有新水疱出现,排除误诊或对抗病毒药物耐药后,可延长疗程至14 d。
严重的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是发生PHN的危险因素,应该高度重视并给予及时、充分的控制措施。针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复杂机制,发病初期应以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为主,随后需逐步加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力度。镇痛类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阿片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是否应该使用存在一定争议。临床实际应用中,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并减少PHN发生。此外,目前认为神经营养药物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作用。
整理自: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
最后编辑于 2022-10-14 · 浏览 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