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脓肿手术小结

前庭大腺脓肿是一种常见炎症性疾病,影响约2%的育龄期妇女。
定义:一侧或者双侧前庭大腺感染引起的肿胀或脓肿形成,常单侧,多以疼痛和肿胀为主要表现。
85%发生在生育年龄。
病因:淋球菌感染,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
症状及体征:前庭大腺是位于两侧大阴唇下方 1 /3 深部的 2 个 粘液腺,在阴唇前庭大腺区域(阴部的5点和7点),在2-4天内迅速形成疼痛/肿胀明显的囊肿,其直径可达8.0cm或更大。

治疗:非药物治疗。
一般处理:注意会阴卫生。高锰酸钾1:5000坐浴,每次15分钟,每天2次,7天。
饮食:清淡饮食。
活动:无限制。
药物:抗生素。
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术。
预后:复发率5%-10%。
手术治疗:
传统切开引流:1、准备用物:手术刀、持针器、止血钳、齿镊、线剪、2-0可吸收线、空针(5ml、20ml)、纱布、弯盘、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碘伏。
2、手术体位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皮肤黏膜后铺单。
3、局部浸润麻醉。
4、其囊腔或脓腔最突出部位做一纵向切口(尖刀片更方便),大小与囊肿或脓肿等大或稍小,切开囊腔或脓腔,切口过小可用尖刀片反挑式挑开脓腔,再用剪刀延长切口。
5、将囊液或脓液排尽,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对囊腔或脓腔进行冲洗,用可吸收线对囊壁四周黏膜进行缝合,将纱布条填塞至囊腔或脓腔内进行引流,术后连续更换纱布引流条3~5d,生理盐水冲洗脓腔、聚维酮碘外阴消毒。
6、当无分泌物及窦道变浅时,开始高锰酸钾坐浴(1:5000),每次15分钟,每天2次,共7天。
前庭大腺造口引流装置:操作方法:①体位:患者以膀胱截石位暴露前庭 大腺囊肿或者脓肿区域;②消毒:常规消毒会 阴手术区及阴道,铺巾,将引流皮条穿进弧形穿刺针 尾部的扁孔内备用;③局部麻醉:左手固定囊肿位置 略向外挤压,使囊肿紧贴阴道口处女膜缘黏膜,囊肿 或脓肿表面黏膜下(计划进针和出针部位)少量局部 麻醉药注射;④穿刺:右手执弧形穿刺针沿处女膜缘 自高处穿入,最低处穿出;⑤引流:充分引流囊液或脓液,留置皮片在囊腔或脓腔内,必要时压迫止血;⑥固定:皮片尾端采用端端打结固定; ⑦术后护理:每日自行清洁外阴,无需换药,皮片引流7~14d;⑧复查:1周复诊时无囊液或脓液积聚 即可拆除皮片;⑨抗生素治疗:仅前庭大腺脓肿患者,术前和术后予广谱抗生素口服5d。
简易乳胶条改良造口术:术前将一 只消毒乳胶手套剪出一条宽 0.3 cm、长 6 cm 条备 用。手术体位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皮肤 黏膜后铺单。采用 1%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于脓肿最低处切开 约 5 mm 切口至腺腔排脓。用 0.5% 甲硝唑溶液冲洗腺腔。而后以止血钳穿过切口至腔隙顶端,于出口处常规浸润麻醉后再 作一长约 5 mm 的切口,顺势将止血钳穿出。张开止血钳,将前期准备好的乳胶条顺止血钳从下方切 口穿出,并头尾打结固定。术后 1 d 开始用 1 ∶ 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 /d, 共10 d。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3 ~ 5 d 后出院,出院后 10 d 如无特殊情况,随诊进行乳胶条的拔除。
T 型挂线造口术: 将长10 cm,直径1. 0 cm 医用橡皮引流管纵行剪开形成半圆管,再沿中轴线纵向剪 裁 7 cm,即形成 T 型引流管。T 型引流管 a、b 臂长 7 cm,c 臂长 3 cm。做第 1 切口: 选取患侧囊肿最低点,使用超高频电刀在处女膜缘与小阴唇中间处做 1 cm 纵 行切口。排出脓液后依次用 0. 5% 活力碘、3% 双氧水、 0. 5% 甲硝唑液冲洗残腔。做第 2 切口: 在囊肿顶端做 长约 0. 5 cm 纵行切口。血管钳钳夹 T 型橡皮管 a 臂自 第 1 切口进入,第 2 切口穿出,与第 1 切口处的 b 臂丝线 固定,形成环状,环不宜过紧,避免切口间组织缺血。剪 切 a、b 臂多余材料。血管钳钳夹 c 臂顶端,放置囊腔最 深处引流。术后每 3 ~ 5 天换药 1 次。 使用 0. 5% 活力碘、0. 5% 甲硝唑液冲洗瘘管及引流条, 若冲洗过程中发现引流条 c 臂移位,可用 3 号扩宫条将 c 臂自第一切口顶至囊腔最低处。术后 21 天观察人工瘘道完全上皮化后拆引流管。
O 型挂线造口术: 将长10 cm,直径1. 0 cm 医用橡皮引流管纵行 剪开形成半圆管。做第 1 切口和第2 切口 ,血管钳自第 1 切口进入,第 2 切口穿出,钳夹引流 管顶端拉出后与引流条末端丝线结扎为环状,圆环间隙 以容 1 指尖为宜,剪切多余材料。术后每 3 ~ 5 天冲洗残腔,并左右牵拉 O 型圆环,避免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 21 天观察人工瘘道完全上皮化后拆引流管。
总结:前庭大腺感染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坐浴及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后有效治疗方法则是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上5种,传统造口术只有一个切口,需缝合,每天更换引流条。后四种主要是有两个小切口,无需更换引流纱条,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 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
目前工作的医院主要还是采取传统术式,改良造口术推行得不好,不知道你们医院主要采取的那种方式呢?
最后编辑于 2022-10-10 · 浏览 2.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