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肾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总结”
与其说是总结对于我来说更是自醒,在跟程教授陆续完成几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最近科室又有一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案例,在近年来省级医院逐渐普及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对于尿毒症透析患者来说不再紧紧局限于自身血管条件不好,只能建立导管通路,引起并发症有又大,在基层医院患者的通路往往都是在省级医院完成好后再来透析(自动动静脉内瘘、为肾透析的静脉插管术),随着发展基层医院也慢慢的跟省级医院技术合作,所以每遇见一例人工血管这样的手术是可遇不可求的(请省级教授指导手术,方便了患者也节约了人力、财力,自身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并且现在一些医院肾内科医师是在介入下完成各种血管通路手术和并发症的处理,这些都值得我深深的佩服,并且是我在医学路上一生都追逐的目标)。
这是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3年前在省级医院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因自身血管条件差,予以行导管通路透析,近期自诉想建立人工血管术,沟通后我们想试一下看能不能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经过评估血管条件无法完成手术,遂行人工血管动静脉手术,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说明我们科室的宣教让患者得到了重视。
专家共识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次选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最后是为肾透析的静脉插管TCC)据我了解目前在我们这个区域内还没有一家医院能独立完成TCC及内瘘血管通路的建立,这让我感受到本区域建立血管通路的急迫感,能更快的开展起来,对于自身和医院、患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也在内心深刻的问自己,作为一名手术助手,我应该怎么样去学习,领悟,努力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助手,以及未来自己可以独当一面的完成各种血管通路建立手术,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学习的方向感和构思,并将此记录下来。
最近在看“陶勇医生”的新书“自造”,引用一下他对于自己的医疗职业生涯的三阶段,“技”勤奋和坚持推动技艺精进,“艺”依靠谦卑和勇敢走向创新,“理”从工作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希望在各个岗位上认真工作的人共勉,手术成功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忽视手术前的评估以及手术后的护理。
所以想从三个方面来讲解,一、全面了解人工血管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二、熟练于心的手术过程,三、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如何处理,按照这个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例手术都必须如上掌握。









最后编辑于 2024-12-11 · 浏览 1.2 万 · 41人已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