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根治性评估及补救措施
早期胃癌根据肿瘤浸润的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在治疗上分为内镜下治(EMR/ESD,尤其以ESD更为常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今天就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和大家聊一聊。
结合日本胃癌的治疗规约,我国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的适应症如下:
①任何大小的无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
②病变直径<3cm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③病变直径<2cm无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后,要进行规范的标本处理和病理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情况评估是否达到根治性切除,一般按照下表进行评估,eCura A/B级为根治性切除,而C1/C2级为非根治性切除。
对于非根治性切除,如果是切缘阳性引起的可以分为水平切缘阳性和垂直切缘阳性。水平切缘阳性主要为术中切除范围较小所引起的,可以结合患者、家人的要求及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再次ESD等方法。而对于垂直切缘阳性的患者,常常是由于肿瘤浸润较深引起的,常常会合并淋巴结的转移,建议追加手术。
对于非根治术切除可能存在潜在的淋巴结转移者,需要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关于ESD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评估及治疗策略见下表1-2。


按照肿瘤大小>30mm(1分)、侵润深度SM2(1分)、淋巴管侵润(3分)、血管侵润(1分)和垂直切缘(1分)五个项目,总分7分评估。
其中0-1分为淋巴结转移低危险度,建议随访;2-4分为淋巴结转移中危险度,建议密切随访或手术治疗;5-7分为淋巴结转移高危险度,建议手术治疗。但文献报道,追加手术后的淋巴结转移率只有10%左右,仍有近90%左右的患者未发现转移的淋巴结。因此对于需要追加手术的患者我们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权衡手术风险和淋巴结转移风险之间的权重,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欢迎同道们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