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种病——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D)
1、特点
青少年多见,18-35岁,无性别差异
2、病理
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累及肠壁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活检特征: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样肉芽肿、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
3、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
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
(二)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最常见,右下腹或脐周,压痛持续提示脓肿形成
2、腹泻:粪便多数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3、腹部肿块:10-20%,肠粘连、肠壁、淋巴结及内瘘组成
4、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症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形成。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之一
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可为首发症状
(三)全身表现
发热,低中热常见,高热提示合并感染或脓肿。亦或营养障碍
(四)肠外表现
同UC,以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及眼病为常见
4、临床分型
非狭窄非穿透型、狭窄型、穿透型
5、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液:贫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快及C反应蛋白增多提示活动期
粪便:黏液脓血、粪钙蛋白增高提示活动期
(2)肠道CTE(CT下肠道显像)
肠壁增厚、肠黏膜明显强化、呈靶征及双晕征
(3)X线钡餐(已被CTE取代)
黏膜皱壁粗乱、纵行性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肉、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X线征象,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4)结肠镜
首选检查,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鹅口疮样或纵行或呈鹅卵石样,病变肠段之间黏膜外观正常

6、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内脓肿、急性穿孔、大量便血和癌变等
7、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的轻、中度患者及维持治疗。美沙拉嗪能在直肠、乙状结肠和结肠定位释放
2.糖皮质激素
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及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的无效的轻症患者。长期维持治疗不能减少复发。首选布地奈德(局部起效,全身不良反应小)
3.免疫抑制剂
针对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对激素依赖的患者
4.生物制剂
英夫利昔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活动性克罗恩病有效
5.手术治疗
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腹腔脓肿、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出血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