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在终端释放红利“有感

按,
这文报道,3 个标题:
1,应配尽配 药品集采政策平稳落地;
2,多管齐下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提质增效 各项管理指标明显改善
读了使人感觉佩服,赞赏,管理细致到位,这个药学管理值得借鉴学习。
不过,药学人员,这样对化大力气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对药学人员的质效报酬,体现在什么地方?因为,光讲付出,没有回报,不符合经济学规律。怎样体现药学人员的服务价值,这是国家政策 层面的问题。药学的管理,减轻了国家对民生卫生保健的成本,药事服务费,成了医改中的突出转折点
2022-09-27,收录,点评,辛老师
热点观察
让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在终端释放红利
***,2022年9月9日-5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药学部主任 赵泉
主任药师 孙福东
今年7月,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发布,327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药品集采带来的药品大幅降价,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然而,药品集采政策红利的释放,最终要通过医疗机构来实现。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通过多种措施,严格落实并全面完成药品集采任务。
1,应配尽配 药品集采政策平稳落地;
截至目前,国家药品集采工作已覆盖234种药品。按照应配尽配原则,我院共配备使用152种,圆满完成药品集采任务。
优化用药目录,满足患者需求。我院将集采药品纳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物供应目录。同时,我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充分征求临床与药学专家意见,将原研药品与集采药品同时保留,科学引导医生做到分层次使用,以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
(辛老师点评:
这一条,很重要:
1,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掌握临床病例”重、危、急、一般“的分层结构,对重、危、急病例,应在第一时段,快速控制病情,这是临床抢救病人基本原则。这里有学术问题,也有政策导向。我有几十年来,300 多编号的学术会议报告视频记录,基本精神,临床专家观点,要在第一时间对重危病人抢救措施,要足量到位。我的课件中有较详细记录。
2,集采药品,对常见病的治疗,足足有余,本人对自己常用的老年性用药,作过药物经济学调研【1】,现在全部用仿制集采药,一天药费降了多少倍,疗效考察,与前一致。
文献【2】点评了:”各大医院,购置了自动药片分装机,那些大学本科毕业的药师,每天把药厂自动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精致的小包装药品,手工一盒一盒拆开,放进应运而生的脱片机,脱落药片,放在大容噐,倒进自动药片分装机,包装成小包装!
用本科毕业的药师,做这个低档次粗糙工作。这个叫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
提示:医改,很大部分,是“药改”
【1】药师身边的经物经济学,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3639599 、【2】药师身边的药物经济学,有续篇,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31018 )
(下续原文)
强化培训宣传,树立优先意识。我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培训,营造集采药品优先、科学分层用药的良好氛围,使优先使用集采药品变成自觉行为。同时,我院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药品集采政策的宣贯与合理用药培训,并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宣传彩页及宣传栏等载体宣传药品集采政策,密切关注舆情并有效应对,做到目录内药品的平稳替换。
发挥药事会职能,科学分配指标。我院不简单机械地根据既往集采药品使用量分配指标,而是综合多种因素,并结合基线调研结果科学分配科室任务量。药事会根据药品属性、是否为特殊人群(如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儿科患者及急危重症患者等)使用药品、是否为有特殊管理要求的药品、抗菌药物的耐药数据等具体情况,并充分参考既往处方点评的用药合理性、各科室疾病谱构成、相关临床学科的诊疗范围与技术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分配指标,避免某些科室过度使用药品。
发挥信息化优势,实现智慧化闭环管理。我院运用信息化手段,从集采药品信息提示、处方前置审核和对可替代同品类药品进行管控限制等多个环节,保障临床优先合理使用集采药品。同时,我院实时监控数据,做到药品供应、采购、使用等全流程可追溯,实现集采药品全程化、智慧化闭环管理。
加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主动监测、信息化支持、临床专家调研等方式,加强集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积极挖掘并及时处置、上报异常风险信号和聚集性信号,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截至目前,我院共收集上报集采药品不良反应77例,发现有11种集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原研药高,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临床,做到预警与干预;挖掘上报两例集采药品风险信号,其中碘克沙醇注射液所致严重皮疹的风险信号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会讨论。同时,我院就多种集采药品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以期为国家集采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循证证据。
2,多管齐下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本次集采的60个中选品种中,有11个为抗菌药物,其中4个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分别为美罗培南注射剂、米卡芬净注射剂、头孢吡肟注射剂、替加环素注射剂。考虑此类药品的特殊性,我院将不再给各科室制订指标。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集采之后,价格大幅下降,但是其管理级别丝毫不能降低,以避免滥用造成耐药率的大幅上升。
我院发挥感染医师、临床药师和微生物检验师等专业人员的支撑作用,科学引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学送检意识,培训临床医生有效识别定植菌、污染菌及致病菌,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会诊制度,强调树立综合评估意识,并结合我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及病原学结果等进行分层使用。
3,提质增效 各项管理指标明显改善
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实行以来,我院每年为患者节省3000余万元的药费支出,并减少了无指征用药情况,显著降低人均药品费用。此外,我院集采药品的使用人次大幅增加,合理用药率大幅提升,医院药占比连续下降,各项药事管理指标明显改善。
2021年,我院药占比为22.7%,同比下降13.69%;门诊次均药费降低1.67%,住院次均药费降低7.7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51%,同比下降2.9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1.99,同比下降10.84%;抗肿瘤药物使用率为18.5%,同比下降15.6%;出院患者抗肿瘤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9.28%,同比下降37.3%。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