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9-06:如何界定甲状腺癌结节出现进展(增大)?

发布于 2022-09-24 · 浏览 2399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2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前 言


我们知道

甲状腺癌通常呈“增长-休眠”递进式增长

增长期和平台期交替进行

从0.2cm增长到1cm

往往需要经历两到三个增长周期


科学合理地确定

甲状腺癌结节进展(增大)的判断标准

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决策

因此对观察患者尤为重要

如何界科学准确界定结节进展(增大)

本期我们就来做一个讲解


img


图片来源:网络



img


绘图:Jeff 卸甲而行



一、甲状腺癌增大的界定方法



01、2012韩国:径线增加20%或者体积增加50%


2012年

韩国甲状腺放射学会及韩国放射学会

对甲状腺结节增大进行了界定

标准为:

结节至少2个径线增大超过20%

或结节体积增加超过50% 

实性结节或混合结节中的实性部分至少增加 2mm


假设一名甲状腺癌观察患者

结节为7mm×5mm×5mm

那么按照韩国标准

结节为9mm×7mm×5mm

则定义为结节出现进展


癌结节的体积

我们按照球体(4/3)πr³计算

当结节最大径8mm的时候

(4/3)π4³/(4/3)π3³=1.4927114

即结节增大1mm即定义为进展

显然不太合理

img




02、2021日本:最大肿瘤直径增大3mm或者体积增加50%



2021年

日本甲状腺协会(Japan Thyroid Association)

发布《成人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T1aN0M0) 管理的意见书》

界定的甲状腺癌增大标准为:


最大结节直径增加≥3mm

或结节体积增大50%


Jeff已经在第一时间

将日本的意见书做了翻译

第42期:2021日本JTA意见书完整中文版阅读及下载(全网首发)


还是拿上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结节为7mm×5mm×5mm

那么按照日本径线标准

结节为10mm×7mm×5mm

定义为结节出现进展


癌结节的体积

我们按照球体(4/3)πr³计算

体积增大50%

即结节最大径不到7.5mm的时候

即定义为进展

这种算法显然也不太准确

img



03、2022美国:最大肿瘤直径增大5mm或者体积增加100%



2022年9月15日

美国Cedars-Sinai 医疗中心研究团队

在JAMA Oncology上发布研究文章

针对特定筛选出来的低危观察患者

尝试性探索进一步放宽观察直径上限

提出甲状腺癌增大参考标准:


结节直径增加≥5mm

或结节体积增大100%


还是上面的观察案例

结节为7mm×5mm×5mm

增大的定义为

最大径12mm左右定义为进展

径线进行了扩大

但因体积算法和立方相关

相关算法仍待进一步完善


关于这篇文章

Jeff特别需要补充做一个解释

研究团优选了222名低危患者

本身是设置了一系列的排查条件:


包括穿刺时排除侵袭性的亚型和未分化

结节最大径小于2cm

结节的位置安全没有重要组织的侵犯风险

最重要的是

没有超声下临床可见的异常淋巴结


大家知道当前超声医生技术参差不齐

不同人挑选出来的患者差异巨大


8-28:Jeff史诗级的预判案例!老张霍普手术+老牛、老张超声(全程高能)

img




后 记


甲状腺癌出现进展(扩大)

是观察和手术决策的重要指标

如何界定结节明确增长意义重大


增长的界定标准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放宽

纵观当前甲状腺癌诊疗现状

我们应该意识到

对绝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

我们应当采取更为宽松的精准观察标准


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

单一指标的时代早已经过去

片面鼓吹观察上限的放宽到2cm毫无意义

因为就在2022年

WHO组织已经取消了甲状腺微小癌的概念

理由是甲状腺癌的侵袭性和直径无关

<1cm不能定义低危

侵袭性的微小癌存在

导致单纯以直径来分类方法被废止


Jeff可以毫不客气地指出

只要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和算法

Jeff可以精准在任何组别的人群中

包括3cm组、4cm组、甚至5cm患者组里面

找到低危患者

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

并且Jeff不止一次

见过3cm不转移淋巴结不局部侵袭的案例


在甲状腺癌精准观察方面

Jeff走的是个性化精准观察路线

大家知道

Jeff可以通过每名患者500+个体指标

高精个性化判断

并准确预测每个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也就是说

Jeff分析预判体系可以高精准告诉你实际情况

并提示安全范围和概率

至于你选择手术还是观察

完全可以个性化决定

完全不需要去考虑什么直径上限

所有的结论都是个性化的


放眼未来

单一指标的观察体系必将被淘汰

未来的甲状腺癌观察体系

必然是多方面且综合性的

必须是大数据和算法相结合的产物

Jeff也用精准预判一再证实了这一点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历史文章也很精彩哦!

本期主要参考文献:

DOI: 10.3348/kjr.2013.14.1.110

DOI: 10.1507/endocrj.EJ20-0692

DOI:10.1001/jamaoncol.2022.3875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99

4 11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