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皮肤科常见病的诊疗-足癣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小壮兵爱学习
    您的案例《皮肤科常见病的诊疗-足癣》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2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2-09-17 · 浏览 1.1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福建福建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4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足癣是什么?

足癣(Tinea pedis)是由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等皮肤癣菌

所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俗称“脚气”。足癣的病变常发生在足趾间、足跟、足跖、足部侧缘等部位,出现水疱、脱屑等表现,并伴有一定瘙痒,病情较重者可出现糜烂、渗液并发细菌感染。

足癣具有一定传染性,生活中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皮肤癣菌的情况,则有可能发生足癣。

【临床分型】

临床上常常将其分为三个类型:糜烂型、脱屑型、水疱型。

间擦糜烂型足癣:多发生于年轻人,常见部位在两足趾之间的皮肤嫩薄处,瘙痒是特征性的表现,常因穿鞋不透气或遇热尤甚,因局部瘙痒出现“瘙痒--挠抓--瘙痒”的循环,使皮肤屏障受损,加上穿鞋通气不畅,使得该部位浸渍糜烂。(见图1、2)。

img

(图1 间擦糜烂型足癣足癣)


img

(图2 间擦糜烂型足癣足癣)

鳞屑角化型足癣: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多发生于趾间、足跟两侧及足底。感染部位常表现为干燥、鳞屑、皲裂,有瘙痒或无瘙痒等。多由水疱型发展而来。(见图3、4)

img

图3 鳞屑角化型足癣


img

图4 鳞屑角化型足癣

水疱型:多发生在足弓及趾的两侧,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瘙痒,疱壁厚,内容物清澈,不易破裂,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见图5、6)

img

图5 水疱型足癣


img

图6 水疱型足癣

治疗方案:

治疗足癣的主要目标是清除致病菌,缓解症状以及防止复发,伴有趾甲癣者也应同时治疗。

一般情况下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遵从医嘱、坚持足疗程治疗对治疗效果很重要,疗程一般1~2月;当足癣皮疹面积较大、局部治疗疗效欠佳时,可考虑口服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

足癣的局部治疗以外用含抗真菌药物的软膏为主,还有其他不同剂型。用药的总原则是:根据足癣类型选择不同的剂型或联合方案。

水疱型可选择无刺激性的溶液或乳膏剂型;

糜烂型可先用湿敷,再用乳膏等其他剂型,保持局部干燥非常重要;

鳞屑角化型可选择软膏等剂型,单纯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起效快、安全性好,但因疗程长、药物涂布不均或涂药局部不适等因素,易造成患者依从性差;

鳞屑角化型足癣局部药物渗透性差等因素,致使疗效不佳及复发率高,因此,对于鳞屑角化型足癣患者,一般建议疗程 4 周以上或联合应用系统抗真菌药物。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等。根据不同的药物,可每日1~2 次外用,一般疗程为4周左右。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由于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每日1~2次外用,一般疗程2~4 周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其他抗真菌药物

包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等,每日1~2次外用,一般疗程为4周左右。

角质剥脱剂包括水杨酸等,这类药物可联合抗真菌药物用于鳞屑角化型足癣患者,因刺激性较强对于水疱型和糜烂型足癣患者不宜使用。

系统治疗:对于那些皮疹面积较大、局部治疗疗效欠佳、反复复发、不愿局部治疗及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建议进行系统抗真菌治疗。

常用口服药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伊曲康唑一般建议成人每天200~400 mg,疗程因足癣类型有所差异:水疱型和间擦糜烂型为1~2 周,鳞屑角化型为2~4 周。特比萘芬一般建议成人每天250 mg,疗程同伊曲康唑。


联合治疗

对于单独局部外用治疗疗效不佳的鳞屑角化型足癣及皮损泛发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一种外用药物联合一种口服药物使用。在药物的选择中可选用抗真菌作用机制不同的两种外用药物,如咪唑类联合丙烯胺类药物等。

最后编辑于 2022-09-17 · 浏览 1.1 万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