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药师微信抗感染“延时给药”对话汇总
入42, 叙事药学-总42)-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33)(331-340号)(亚类-抗感染类-目录-3 )332 号;
2024-07-20;
提要:
【微信群】:长三角抗感染论坛MDT 1 群(478);时间,2022-09-16;
3,网友柯柯(2022-09-16,早上7:47:
请问老师,美罗培南延长输注时间,有些2小时,有些3小时,这个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哪一个比较有优势
5,网友柯柯
也就是如果药物在溶媒中持续稳定,输注时间还能继续延长吗?这会影响药物的给药浓度吧?
11,网友柯柯
看了一些文献,只有0.5h和3h的对比。
新老药师微信抗感染“延时给药”对话汇总
2022-09-17,,5:50完笔,辛老师
(编辑-前言)
目的:便于后续宣教药动学药效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引用;方法:原始记录对话过程。结果,基本理解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延时给药”的依据来源。结论:药动学药效学理论的宣教普及,仍需努力。
【微信群】:长三角抗感染论坛MDT 1 群(478);时间,2022-09-16;
1,辛老师(2022-09-15,17:25)发送:
恪守用药准则 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恪守用药准则 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不能联接;重新复制:
恪守用药准则 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微信群上联接:可以联上了),编辑删了发表日期,从图片复查:2022-08-19,(4)健康报,复查原电子版,找到原文发表第4版
(2022-091-17,早上5:15 ,核查,辛老师)
昨晚与丁香园工作人员对话: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要点,要有时间的原始记录,文献,如果没有时间年、月、日,卷,期、页的编注,这个文献的可信度很差的。谁知道 这时50年前还是30年前有的文献?早上5:25 ,记录)
按:
本人在岗时,做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这文报道,读来感觉还可以。只是前半段,虚的较多文字,少实用参考价值。
文章最后一节:”药品综合评价非常关键“。这段文字精神,很好。要求做集采药品的综合评价,说得直白一点:有人总担忧:”这么便宜低价的药,质量有保证吗?疗效可信吗?不管是民众百姓,还是医务人员,总有不信任的感觉。
临床药师做好综合评价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本人有体会:对降压药,降脂药做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自身切亲体验,出来的数据,很有说服力。
抗菌药的综合评价,对药动学药效学理论的应用的深入程度,也有很大关联程度。
曾对产科医生微信群回答一提问时,解说:产科病人有一特征:年轻力壮,自身具有较强大的抗病能力,只要外来稍强点抗菌力度,与自身的“人”的抗病活力,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较强大的抗病合力,这个合力,容易达到大于细菌致病毒力,就有可能战胜疾病。如果是老弱病残的老年群体,免疫力低下,自身抗病能 力很差,同一抗菌强度,就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这就是本人的“三个篱笆桩“理念,网友们很快就理解了。
2022-09-15,收录,点评,辛老师
2,辛老师:
《你试试,它比火龙果还通便》
一个深圳罗药师发的帖子。她的帖子实用性较强,前不久加我微信。
今天帖子--能通便的水果---西梅。
昨天,收录一文健康报文章-肿瘤患者的便秘相关中医药知识,昨晚和患者作了交流。他提及化疗期间,放化疗组主任及主管医生,如何千方百计,保证他的大便通畅,用开塞露,用乳果糖,主任说,不保持大便通畅,就要没胃口了。
后续用莫沙必利(全胃肠道动力药)。
以前,本人很少涉及肿瘤科临床药学的关注度,知识的薄弱环节很多。
通过近期广东佛山妇产科医生求助:乳腺癌双靶治疗与胸腺法新,作了专题调研,发现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与老龄化社会的心血管疾病,并列为老龄化群体的基础疾病。这对整个社会的各位压力超大。
临床药学,一定要分专业分专科各个方向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成果再幅射到基层社区医院,这样,才能更大范围让民生受益。
国家医保政策,也应该出台政策,激励这个事业的快速发展。
南京雨花台卫健委在健康报一文章发表,我看了,是最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建立“药联体”。后来康震药师(中国药科大学,主攻社区药房药师培训管理),把我介绍给作者冯慧,加我微信。这个文章不长,但介绍的相当好。
2022-09-16,早上5:30随感,记录,辛老师
3,网友柯柯(2022-09-16,早上7:47:
请问老师,美罗培南延长输注时间,有些2小时,有些3小时,这个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哪一个比较有优势
4,辛老师
3小时优势。
2小时,3小时,有4小时,都是临床药剂学,主药在输液溶媒中稳定性,来确定,2小时,只不过思想保守点,3小时也基本稳定。溶媒的PH是影响稳定性主要因素。我化了很多的精力,这方面作了研究
5,网友柯柯
也就是如果药物在溶媒中持续稳定,输注时间还能继续延长吗?这会影响药物的给药浓度吧?
6,辛老师
溶媒中稳定性,除PH因素外,还受时间,温度影响,这是化学反应基本要素。这部分临床药剂学研究难度很大。第一要素,实验样品溶媒的条件,只反映这一瓶样本客观条件,所得到研究结果,只是这特定条件下结论。这个结论临床推而广之,经不起大样本考验。
这个大样本,就是临床用的溶媒,与实验溶媒,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临床护士,个例报告,推翻药学人员研究结论。虽然个例报告推翻不了,但大样本流行病学调研究结果,就推翻药学结论。
我做过调研。所以我一直提倡,药护联合研究临床药剂学课题,是最好的搭挡。
你工作年限几年了?可能见识不会太多吧?
7,网友柯柯
刚刚参加工作
看到临床使用美罗培南,有时候2h,有时候3h,就有点疑问。
辛老师
什么地方的?
做临床药学?还是调剂工作?
8,网友柯柯
临床药学,在进修阶段
9,辛老师
能看书,提出疑问,就行。
我有一句格言:记下不懂的,就有懂得机会。
有疑问,去网上搜索。
10,网友柏帅:

11,网友柯柯
看了一些文献,只有0.5h和3h的对比。
12,网友柏帅;
50版热病,129页上有。
13,辛老师
进修抗感染?建议你去向广东薛莲芳药师请教。国内临床药学,抗感染领域,较领先,你加我微信,我给你介绍。
她正壮年,年轻力壮,实践经验积累丰富的。
14,网友柯柯
没有为什么是3h,时间是通过什么计算得到的相关研究
会不会打扰到
进修的抗感染专业。
15,辛老师
通过大样调研临床稳定性
16,网友柯柯
基础不太好,就很多知识还是不太能理解
17,辛老师
刚刚开始工作,不要紧的,我有问题搁置10年,20,30年都有
18,网友柯柯
谢谢老师,给我解释这么多
指南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给结论,有些时候就是想知道为什么,原理是什么。
19,辛老师
先报出基本信息,姓名,医院,专业,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手机号,了解知识结构层次,才能加微信,没有信息,会自动删除的。
(对话结束)
最后编辑于 2024-07-20 · 浏览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