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美容缝合,让美丽如影随形


旁白:冬天穿衣笨重,行动不便,难免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一不小心就磕破皮、划破口,有的家长急急忙忙送到医院缝针,却发现伤口虽然愈合了,但留下了疤痕,每每看到就内疚万分。其实,随着医美行业的发展,相比普通缝合,整形缝合的优势也日渐突出。
“美容缝合”不仅仅是使用美容线,更为关键的是伤口处理技术和美容缝合技巧。
美容缝合技术是集治疗与美容于一体的缝合技术。通过合理的切口设计+正确的缝合方式+疤痕早期干预机制,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一期伤口愈合无明显疤痕。
所以创伤美容缝合,并不单注重缝合用的针和线,它对医生的治疗理念、审美、技术操作都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缝合:
采用全层缝合,即用较大的针和线,全程贯穿皮肤和皮下组织,将两侧受伤皮缘拉拢到一起进行缝合,对合并不是很整齐,在愈合过程当中,皮肤会承受伤口裂开的张力,因此伤口愈合之后瘢痕会比较宽,比较明显,有可能会隆起来,针眼也会留下痕迹,形成蜈蚣样外观。

美容缝合:
采用逐层减张缝合,一般分四到五层,将两侧裂开的伤口组织按照解剖结构逐层对合到一起,逐层进行,使表面皮肤愈合时不再承受张力,做完减张缝合之后,还要做一次皮肤缝合,让两侧皮缘对合更完美,皮肤缝合会用到大家俗称的小针、细线,避免遗留针眼痕迹和缝线反应。伤口在愈合过程中,皮肤不用承受伤口裂开的张力,从而减少瘢痕增生,有些人甚至只会留下轻微的痕迹,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交。

炎症期:术后即刻至3~5天。
病理特征:
1、血小板活化→血液凝固,血块填塞伤口。
2、纤维连接蛋白出现在血块中。
3、微血管通透性↑→炎性细胞渗出。
4、中性粒细胞最早进入伤口,清除坏死组织 / 异物,释放介质使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趋化迁移。
5、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坏死组织、崩解的中性粒细胞碎片和细菌产物,释放活性物质,促成胶原合成,分泌的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对伤口组织的重建期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伤口止血;清除致伤因子(如病原体)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
增生期(肉芽期):术后后24~48h开始。
病理特征:
1、上皮细胞增生,基底细胞向缺损区移行;
2、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连接蛋白沿胶原分布于肉芽中;
3、毛细血管胚芽形成,毛细血管新生支生长速度每天可达0.1~0.6mm,甚至2mm;
4、肉芽组织增生: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临床意义:填补、修补创面缺损。
临床表现:当伤口清创后,首先是肉芽组织、血管及胶原蛋白的出现;其次是伤口表面被上皮增生的覆盖;最后是伤口缩合。这些可能同时发生,表现为肉眼可见鲜红色的肉芽组织生长。
成熟期(重构期)手术伤口约2~3周开始。
病理特征:
1、血管的萎缩:肉芽组织由鲜紫红色变为鲜红、浅紫红及至淡粉红色,最后与周围皮肤类似的着色;表皮细胞的颜色变化也如此,可持续6月到数年。
2、胶原蛋白的重组:不规则或排列不整齐的胶原蛋白纤维渐由新合成的较规则有弹性的胶原蛋白纤维所取代,该过程不断进行,直到瘢痕组织渐变柔软、浅色、平滑及有序。这种重新组合的过程不停地进行数年,伤口的抗拉强度也得到一定的恢复。
临床意义:瘢痕逐渐形成,伤口抗拉强度得到加强(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
临床表现:肉眼可见伤口瘢痕性收缩、变淡。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缓慢下来,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达到原有抗拉强度的80%)。伤口愈合强度变化:1周约5%,4-6周约50%,3个月后约达到80%并较长时间维持。
术后伤口愈合影响因素及应对
- 年龄
- 基础疾病、肥胖
- 营养状态
- 用药情况
- 手术相关
营养状态
- 蛋白质,尤其含硫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Zn缺乏可导致组织细胞再生缓慢,肉芽组织形成受阻
- 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缺乏使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功能障碍,维生素A、B2、B6等缺乏导致纤维化不良
用药情况
- 非甾体类止痛药物:阻断前列腺素合成抑制愈合过程炎症反应
- 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广泛抑制细胞分裂
- 类固醇药物、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反应答
- 青霉素类:能在体内转化为青霉胺,阻碍胶原蛋白交联、降低胶原纤维强度
手术相关
- 切口的设计:皮肤张力轴方向
- 切口的牵拉:小切口的不足
- 切口的保护:电热灼伤、传导
- 切口的缝合:缝线、美容缝合手法升级
- 切口张力管理:减张技巧
常用缝线:目前所用可吸收缝线多为2-3个月内吸收完成。
以乳腺部位缝合为例:
- 缝合腺体:3-0、4-0可吸收线
- 皮下组织:4-0、5-0可吸收线
- 缝合皮肤:4-0、5-0可吸收线
缝合的关键:
- 伤口皮肤张力:如果疤痕缝合处两边的皮肤张力越小或者没有张力,皮肤对合紧密,身体接受的“需要增生组织”的信号不强烈,只需要增生较少的组织就可以愈合伤口,那样愈合后的疤痕一般以线性疤痕居多。
- 切口分层缝合
- 切口对合整齐
- 切口可吸收缝线减张
- 切缘可使用快速洗手蛋白缝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缝合后可减少瘢痕措施:
- 皮肤拉扣:进一步减张,用以过度伤口愈合强度教弱的初期
- 皮肤粘合剂:防水、伤口保护减少感染几率
- 乳腺伤口患者应穿戴合适承托内衣,减少愈合后重力导致的张力
- 术后祛疤产品应用
- 瘢痕国际管理实践指南推荐含硅酮制剂为瘢痕预防标准措施。
实例:

最后编辑于 2022-09-17 · 浏览 1.2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