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吴国栋妇科治验

发布于 2022-09-15 · 浏览 1022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3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一眼万年_连仲 已点赞

吴国栋(1912-1993),原名紫舣,主任中医师,浙江省温州市人。临证五十载,学验俱丰。

1.崩漏论治

对于阳虚崩漏,畏寒脉微,吴氏主张用真武汤或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以此二方可以振奋一身之阳气。对于脾阳虚又胞中夹瘀的崩漏,他每于方中加用附子、牛角鳃;虽然明代方约之创治崩三步法,但见崩止崩常常是临床大忌,而且常常因此而偾事者。吴氏认为,崩漏日久,又见肝郁者,当先解肝郁,宜逍遥散,然后止崩。常见解肝之郁,而崩漏不治而愈。若崩漏夹瘀,用云南白药内服;若瘀热崩漏,云南白药加大黄;参三七浸童便研粉,每次吞服1.5克,也可以治血崩。所有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吴氏发自机杼的经验之谈。

吴氏经常使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犀角地黄汤(水牛角30克先浸先煎、生地30克切片浸黄酒、生白芍15克、牡丹皮炭10克)加味治疗血热崩漏,时时药到病除。对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他喜欢用鲜石斛10克(调)、黄芩9克、艾叶3克、白术9克、当归6克治疗,疗效非凡。闭经是难治之疾,对于身体羸弱者,尤其如此,若冲任虚弱,吴氏必用血肉有情之品补之。

案1 黄某,38岁。初诊患者癸水衍期月余,今潮如注夹块,小腹胀痛,脐下压痛,拒按,便结。脉细数,舌红边紫滞,苔黄腻。证属瘀热内结,冲任受损。治拟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4.5克、桂枝4.5克、炙甘草4.5克、生大黄15克、玄明粉9克(冲)、生地30克、牛角30克,2剂。二诊药后血止,下腹压痛消失,脉缓,苔薄黄。瘀血已化,内热未清,投三物黄芩汤(为《金匮要略》附方,药有黄芩、苦参、干地黄)合栀子豉汤以清热凉血,3剂而愈。

【按】经来有块,腹痛拒按,舌紫,是瘀积所凭;脉数苔黄,是内热之据。故选用下瘀清热的桃核承气汤加凉血化瘀的牛角、生地来治疗。瘀血得化,血止痛消,改用三物黄芩汤合栀子豉汤清热凉血,以杜余波涌溢。滑伯仁说:“血溢血泄,诸蓄妄者,其始也,率以桃仁、大黄行血破瘀之剂,折其锐气,然后区别治之。”吴氏此用,正取该意。

二、经、带论治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吴氏认为凡经闭腹胀,小便艰涩者,当以此辨之。

案2 朱某,31岁。初诊结婚10年,生育二胎。平时嗜啖冷食瓜果,6年前患热病(不详)失治,渐致羸瘦腹大,经闭五载,四肢乏力,溲短便结。脉细涩,舌淡红,苔微腻。先作寒凝经闭论治,投用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旬余无功。转用利水渗湿、行气调经法,方用茯苓泽泻汤加味。茯苓12克、泽泻6克、桂枝6克、白术10克、槟榔15克、大腹皮15克、桃仁9克、甘草3克、生姜3片,8剂。二诊小便量增,腹胀显减,下腹作痛,阴下见红,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当归15克、川芎6克、杏仁9克、升麻3克。3剂。三诊经水来潮,夹瘀块,量不多,舌脉如上。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6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6克、大黄9克、枳实3克、当归9克,2剂。四诊药后连日排下瘀块,小腹平软,便通溲长,倦怠乏力,脉细缓,舌淡红,苔薄白。用十全大补汤化裁调理而愈。

【按】本案虽不能从先后来辨血分、水分,但经闭五载而无大苦,溺涩腹胀则刻不容缓,且先作血分论治无功,故唯图作水分论治。水分的治疗原则是“去其水,其经自下”。然《金匮》未举方药。考《校注妇人良方》中治疗水分病用葶苈丸(甜葶苈、续随子、干漆末)其力峻势猛,恐孱弱者不能当,故移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的和缓利水消饮剂茯苓泽泻汤来治疗,加槟榔、大腹皮行气利水,桃仁活血;水去经转,再加佛手散、杏仁、升麻活血调气;再因经来夹瘀量少,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消瘀畅流,治理井然,丝丝入扣。

吴氏曾治愈1例冲任虚弱致闭经患者,嘱其连服100余条猪髓及大量胡桃肉而愈。吴氏说,附子性热,功可堕胎,但对于虚寒性闭经,用则多灵。《金匮》有矾石丸(矾石、杏仁)纳阴中治月水不利、带下,吴氏受其启发,易涩为利,用滑石、杏仁口服治疗经闭,可谓别出心裁。

对于带下病,吴氏也要求询问量、色、质和气味。带下臭秽色黄者,用白头翁汤、龙胆泻肝汤治疗;如带下如水清稀不止者,用天雄散(天雄、白术、桂枝、龙骨)配伍清震汤(荷叶、升麻、苍术)治疗,如鼓应桴。也见到吴氏应用排脓散(枳实、芍药、桔梗)治疗带下病。

案3 邱某,29岁。初诊患者脾肾素亏,带注如漏卮,色白,历数载未已,腰酸背痛,身冷。脉细,舌淡苔薄。证属脾肾阳虚,带滑不禁。当以温补脾肾,固涩止带为治。方用天雄散加味。淡附片、桂枝各6克、白术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金樱子20克,5剂。二诊药后带止,腰痛缓解,原方加黄芪,10剂,以杜复发。

3.慢性盆腔炎论治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吴氏认为,如果盆腔充血明显,方中佐以玄明粉,往往可以提高疗效,因为下法可以促使盆腔充血的消退。对于腹痛、带下、便秘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吴氏常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柴胡汤,以攻下清热法取胜。吴氏认为,盆腔炎其病理与痈疮相同,均为气血湿热壅遏之证,在治疗上有互通之处,因此他喜欢用《校注妇人良方》中的仙方活命饮来治疗,收效甚好。盆腔炎带下较多的患者,吴氏认为不能速止,因欲速则不达,立止之则湿无去路,以后会出现手足酸重疼痛的现象,他主张当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盆腔瘀血或盆腔炎患者经前可能出现乳房胀痛,吴氏认为此为下病及上;而肝郁患者经前或经期乳房作痛,经过自消,此二者本可鉴别。前者治当活血化瘀,宜桂枝茯苓丸;后者治应疏肝调气,用逍遥散之类,肝热者加羚羊角,在治疗原则上予以明确区分。

对于外吹,乳房皮色正常,仅有胀痛而畏寒发热不著者,吴氏用当归6克、川芎9克、白芷3克、浙贝母9克、枳实3克、天花粉9克、甘草3克;如外吹破溃流脓水,则用黄芪9克、当归9克、党参9克、川芎6克;如破溃流脓,用清热解毒,如蒲公英12克、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天花粉9克;外吹破溃流脓血,以血为多,则用四君子汤加黄芪9克、陈皮3克。

吴氏回乳用生麦芽60克、生黄芪30克、陈茶叶15克、炮姜6克。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张承烈主编《近代浙西浙南名医学术经验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不做用药指导,请勿以身试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22

2 8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