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五十一期)透析内瘘维护之“抬臂试验”篇

发布于 2022-09-14 · 浏览 3550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xiaospring 推荐
icon依书ATSJ 已点赞
iconxiaospring +10丁当

微信公众号: “陈医生谈肾内”

作者:科普chen医生


“陈医生”,远处传来了透析护士的呼喊声。。。


“过来看一下这位血透患者的内瘘”,走过去一看,只见病人的前臂内瘘口部位用一个黑色的“绷带护腕”缠绕

img

患者说:瘘口的血管这里有个“包”,现在“包“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只好用绷带压着,我这个内瘘已使用6年,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瘘口的“包”开始变大了?但是透析过程中内瘘血流量没有事,所以也没有在意,除了“包”变大,也没有影响透析,一直也没有管它。


那作为一名透析室医护人员,尤其是新手,类似于这种情况,在透析中心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经常会见到,那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真的不用理会,不用处理呢??

img

那我们就按照《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AVF(自体动静脉内瘘)评估与监测方案开始评估,如下图:

img

一.首先去除内瘘口的绷带,视诊如下图:

img

肉眼可见瘘口有个“鼓包”(瘤样扩张)

 二.物理查体(是通过体格检查来检测提示血管通路功能不良的体征)

1.触诊内瘘搏动、震颤、听诊杂音性质

img


img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2.再做个“搏动增强试验”提示流入道动脉正常,进一步抬高患者内瘘肢体超过心脏水平,看看内瘘会不会塌陷,这就是所谓的“抬臂试验”,如果不会塌陷,往往提示这个“包”(瘤样扩张)的下游流出道存在狭窄,时间久了这个“包”就会越来越大,视频如下:

previewplay video


img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流出道的狭窄表现:血流量下降,透析静脉压升高,拔针后止血时间延长,存在血液再循环,影响透析充分性。

动脉瘤风险:瘤体增大、皮肤变薄、破溃、感染、疼痛,继发血栓形成影响内瘘血流量,静脉压增高,穿刺区域受限,手部出现缺血症状,出现高输出量心衰等。


三.初步的物理查体发现内瘘病变后,进一步彩超评估,确认病变,如下图:

img

(第一处瘤样扩张内径约20mm,其下游有一个瓣膜狭窄,内径约3.0mm,周围正常管径约8.0mm)


进一步测量狭窄处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提示明显增快,如下:

img

四.血管体表标记如下:

img

五.术中血管造影如下:

img

术中球囊扩张如下:

img

可见球囊明显“切迹”

img

“球囊切迹”未完全消失

img

切迹消失,球囊完全打开

img


img


术后即刻患者触摸自己瘘口的“包”,惊讶的直呼我的“包”真的变软了,抬臂后也有较明显的塌陷。

小结

日常透析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内瘘瘤样扩张的病人,往往这部分病人的内瘘血流量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高流量的内瘘,我们不能单纯的以血流量去评估内瘘,我们可以简单的内瘘物理查体,简单的“抬臂试验”等,结合透析过程机器静脉压,瘤体大小,有无血液再循环等综合评估。早期合并瘤体后狭窄,可以选择PTA微创介入治疗,时间久了或再狭窄时只能选择外科切开重建手术治疗。

动静脉瘘||动静脉内瘘 (31)
冠状动脉瘤||瘤样扩张 (10)
动脉瘤 (51)
肿瘤||瘤 (95)
心力衰竭||心衰 (334)

最后编辑于 2023-01-17 · 浏览 3550

2 115 2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