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卵圆孔未闭是血栓的来源还是血栓的过道?

发布于 2022-09-13 · 浏览 1495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问题 

约1/4的成年人存在卵圆孔未闭 (PFO),大部分没有病理意义。但如果年轻患者反复缺血性卒中,应考虑与PFO有相关性。其主要的机制可能是血栓从静脉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另外PFO 本身也被怀疑是血栓形成的部位,但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来支持这一机制。看来自阜外医院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


方法  

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可检查出血栓并评估血管的微观结构。研究用 OCT 来检测有和无卒中的患者其 PFO 隧道内是否存在原位血栓。

可参考的检查方法: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 5F 猪尾导管肺动脉造影排除肺动静脉瘘。使用0.014 英寸泰尔茂冠脉导丝(Terumo,日本)在 5F MPA2 导管的辅助下从右心房穿过 PFO 到左心房,然后滑入左上肺静脉。然后交换为 6F 冠脉指引导管,沿导丝送入 PFO 右心房入口,将雅培OCT导管送入 PFO,注入造影剂的同时行OCT检查(图1)。


img

​图1、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个病例报道。


在 PFO 内,计算了原位血栓的数量和体积(附着于心内膜表面≥100 μm的不规则团块),并评估心内膜(心内膜表面不规则;附着于心内膜表面的 <100 μm细微颗粒;心内膜表面不连续;心内膜表面的局部缺损)。

结果 

纳入了11 名卒中患者(平均年龄 30.5±10.1岁;63.6% 的女性)和 7 名未中风的患者(平均年龄30.9±7.1岁;57.1% 的女性;6 名无症状和1 例偏头痛)。在 PFO 内,所有卒中患者均发现多个血栓存在,没有卒中的患者中 1 名偏头痛的患者发现了多处血栓(100% vs 14.3%;P<0.001)。

img


卒中患者的平均血栓数量为12.6±11.0个(范围2-35个),平均总血栓体积为 0.04 ±0.04mm³(范围0.01-0.14 mm³)。有9例(81.8%)的心内膜表面不规则(3例心内膜不规则表面检测到原位血栓),3例(27.3%)心内膜表面不连续(图2)。

img

​图2  A,卵圆孔未闭正常节段心内膜光滑,无原位血栓。B,在心内膜表面检测到多个原位血栓(白色箭头)。C,心内膜表面不规则与自由浮动的微血栓(白色箭头)。D,观察到心内膜表面不连续(蓝色箭头)伴原位血栓(白色箭头)。


在无卒中无症状的患者中均无异常发现。经导管闭合后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卒中。


点评

在该研究中,所有卒中(11例)和 1 例未中风但有偏头痛的患者均检测到 PFO 内的原位血栓。在PFO 内发现血栓有两种可能:1、PFO原位血栓形成,2、血栓通过隧道时残留在PFO。12例发现血栓的患者中有9例心内膜表面呈不规则,3例发现心内膜不连续,说明了有发生原位血栓的病例基础。这些证据支持了PFO可能是导致卒中的血栓来源地。

尽管研究样本量很小,但原位血栓检测率达100%。因此有理由相信,PFO相关的卒中是原位血栓形成脱落导致的可能性大。而血栓要从静脉系统通过PFO转移到动脉系统需要一些条件,比如PFO足够大,或者碰巧做个Valsalva动作。

当然以下解剖因素会大大增加血栓转移的可能性,从而支持PFO是个血栓过道的理论:1、PFO合并房间隔瘤,因为合并房间隔瘤会在每次心跳时打开 PFO,增加了血栓通过的机会。荟萃分析发现两者并存能增加卒中风险4.96倍、卒中复发风险达23.93倍。2、存在欧氏瓣(EV),可以将下腔静脉的血引导至未闭卵圆孔(图3)。

img

​图3 同一视角下的封堵前食道心超(右)和封堵后血管造影(左)。EV为欧氏瓣。


参考文献

1.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80339

2. 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heartj/ehac465/6687707

3.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urology/article-abstract/2763602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35109718301013?via%3Dihub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95

1 2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