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我眼中的“医学专业”(老年保健-你我他

发布于 2022-09-09 · 浏览 141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5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读此短文报道,我想要说的话,文中都表达了,没有别的话补充,把近日做的PPT,发上共享。先方便自己阅读。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以上PPT,是想起一事,临时做一张,没有编排,杂乱记录,仅供参考。


2022-09-09,辛老师


我眼中的“医学专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 刘卫平


身边总不时有亲友询问:入行医学专业是不是个好选择?作为一个从医20年的小医生,我想浅谈一下自己眼里的“医学专业”,希望能给更多人提供帮助。


学习是不断前行的动力

医学专业性很强,需要我们不停地学习专业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临床思维,进而应用到临床实践。同时,还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细致地观察学习,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就像习武要从“扎马步”这样的基本功练起,日积月累才能功夫扎实,进而使武艺变得高强。

医学领域中让人敬仰的大家,不仅拥有渊博的学识还善于把这种学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别人,正所谓“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

笔者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分别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两所教学医院实习,直到现在,依然记得两所医院里浓厚的学习氛围

每次查房的时候,代表着国内一流学术水平的行业大家和我们这些小医生共坐一堂,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病例进行细致分析。当病例汇报的环节结束之后,从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每人都要依次阐述准备采取的诊疗措施,并要从生理机制、病理学等层面阐明对这种疾病的认知。过程中常常有人被问得一时语塞,也常常有因学术争鸣而起的面红耳赤

上级医生会逐一听取下级医生的汇报,找到其中的不足和缺陷并加以纠正,然后结合最新的专业进展和自己的临床经验,剖析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诊治手段,帮助我们夯实临床思维的基本功,在医学道路上稳步前行。


初心是奋斗的起始力

当我们踏入临床医学殿堂时,每个人都要宣读医学生誓言。自那一刻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根植于每个医生的心底,屡屡在彷徨迷茫时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倾听病患的主诉,向上级医生汇报病情,查找、阅读与疾病相关的资料,撰写病历、记录病情,每天,我们在这“听说读写”的实际行动中一步一步成长。遇到疑难病例,大家都会挑灯夜读,查阅本领域的新文献,力图通过博览群书了解新进展,也会潜心钻研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沉下心来磨炼自己,精雕细琢,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

除了繁忙的临床工作,时刻接受继续教育也是医生的“必修课”。医学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医学新知不断涌现,诊疗技术日新月异,必须倾尽全力充实知识储备,才能在用时尽己所能助病患解除痛苦。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广大的医护工作者在危难时刻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牢记使命,坚守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我也曾经跟随医院的医疗队深入社区参加核酸采样,当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当年宣读誓言的声音在耳边萦绕。


解惑是医者担当的体现

临床救治是医疗的根本,但并不是全部,每一名医生还应该做健康理念的传播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百姓答疑解惑,粉碎健康谣言,帮助更多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通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让百姓了解疾病危害,通过主动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为推进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新媒体的出现让科普工作如虎添翼,它以鲜活的形式、贴近大众的视角,使得科学知识的传播更高效。我曾经在媒体平台制作过科普视频作品,虽然时间只有三五分钟,但是它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千万级的传播量,让我直观感受到知识和传播的力量。

期待有更多的医生伙伴加入健康科普的队伍,引导公众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大家辨明真伪,进而合理就医,拥抱健康生活。

最后编辑于 2024-06-26 · 浏览 1412

1 2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