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外科缝合技术1

梯度矫正缝合
又称深度矫正单纯间断缝合
优点:当伤口两侧的表皮存在明显高度差时,通过这种缝合方式可以起到矫正效果。

缺点:这项技术仅能用于对表皮深度的微调,不能依赖它对齐皮缘,还是要注意深部组织的对合。
操作要点
1. 进针和出针技巧同单纯间断缝合。
2. 如进针侧皮缘高度较低,则采用深缝,对侧采用浅缝;反之亦然。


3. 注意打结轻柔,拉合皮缘即可。
4. 通常用于缝皮完成后,依然存在某处皮缘对合不齐的情况,可在高度差最明显的部位实施一个小的梯度矫正缝合,不需拆除深部缝线,比较简单快捷。
连续锁边缝合
适用于轻微或无张力的伤口,如外伤所致的皮肤裂伤,或深层已妥善缝合、张力较小的伤口。

优点:
① 可协助 止血 ;
② 可改善标准连续缝合的 外翻 效果;
③ 在连续缝合的所有线环间提供 相等的张力 。
缺点:
① 任何部位的缝线意外断裂都可能造成整条缝线的完整性缺失;
② 如为了发挥最大限度的止血效果而过度拉紧线环,可能会导致组织绞窄;
③ 锁边缝合的止血作用仅用于皮肤少量渗血,不能替代深部血管缝扎止血或小血管的电凝止血。
操作要点
1. 第 1 个结可打在皮肤表面,注意打结牢固,但不可过度牵拉皮缘。

2. 缝合第二针,并不将所有的缝线拉出,而是在缝合下一针前,先将缝针从线环中穿过,再收紧缝线。

3. 继续上述步骤连续缝合。


埋入式垂直褥式缝合
适用于轻至中度张力的伤口,常用语面部、四肢和躯干部位。不适用于缺乏弹性的皮肤。

优点:伤口外翻和伤口边缘的对合情况都会非常理想。
缺点:
① 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
② 在张力明显的区域(如背部),以及使用小号缝针的情况下,需注意缝针变形的风险;
③ 伤口轻微外翻,术后短期会留下一个小的脊样隆起。
操作要点
1. 剖面显示缝线穿过真皮层的路径呈心形。
2. 每一针的顶点在真皮乳头层内,而靠近皮缘的进针 / 出针点在真皮网状层。



3. 可通过牵拉皮缘的方向实现。例如缝合第一针,可在进针时用镊子或拉钩快速将皮缘朝外侧牵拉,出诊后再将皮缘牵拉回来。
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导缝针在正确的方向上,而不需要大幅度地改变持针器方向。

*以上内容整理自《图解外科缝合技术》后浪出版社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