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医学定向生在乡镇卫生院的一年;关注医学定向生的发展

发布于 2022-09-06 · 浏览 2.9 万 · IP 海南海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丁香职场频道 推荐
iconbaiyu1998 已点赞
icon丁香职场频道 +20丁当

本科定向生在乡镇卫生院的一年

故事发生在2018年。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那年他大学本科毕业,由于在2013年入学时就已经和当地卫健委签订了就业合同(俗称定向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另外每年予3000元补贴,据说现在已经涨价到5000了,按约定他必须得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服务6年,但是在当时有一项政策,医学本科毕业生必须参加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俗称规培),当地卫健委和他们卫生院无奈之下就只能心不甘情不愿送他去规培,为什么说不乐意呢?因为规培这三年期间,财政要发给你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不干活还要拿钱,哪个会愿意呢?所以他们卫生院领导都特别不喜欢定向生这一群体。有人会说,送出去规培三年难道不是在给单位培养人才吗?如果你是这种想法,我只能猜,你肯定还是在读书或者刚毕业,so young。

那一年,他们有一项新政策,可以有机会到北上广深的三甲医院去规培,因为是新政策的第一年,他们的同学都没有报名去外省规培,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去外面见见世面,因为他本科和实习都在本省,觉得眼界小,想出去看看大世界先进医疗的样子。

在超一线城市复旦大学综合排名前50的医院学习了三年,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导师,带他如自己的研究生,学习做科研、写文章,在新冠元年,他参加了他导师的课题组,做出了很多的临床成果,发了SCI,有了实用专利,规培期间也获得了省级优秀住院医师。这种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都觉得很满意了,对得起他这三年来的所有努力。

三年时间说快也快,最终,他因为只是一个本科学位,加上考虑要付出高昂的违约费,他没有勇气继续在大城市生活,2021年8月,他还是回到了原先的卫生院。因为三年前到过这里一个周,所以他对这里已经有过印象,并没有对这里抱有过希望,也就没有那种从大城市到乡下的失望落差感。

一个见过天空的蛤蟆,再次落到井底,或者说一只趴在井口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的蛤蟆再回到井底,那种心情凭我无力苍白的言语是无法表达的。

没错,我的那位很要好的朋友,是我是我就是我!

回来到卫生院已经整一年了,谈谈我的经历和真实想法,供各位看官批判。

我没回来这里之前对这里的领导是很有感激之情的,因为我外出规培期间很多事情他们都帮我弄好了,因为在一线城市规培需要自己租房,所以当地卫健委每个月给了一些补贴,也是他们准时给我办好的,所以这些事情我都记在心上,对他们也是很有感激的。但是回来相处后不久我就发现不对劲了,我们领导十多快二十年在这个卫生院当院长,我是在这里唯一的一个本科生,又是规培回来的,他们在这里十多年了,领导权威和地位不容得你去挑衅和质疑,自然他们会用行政的手段让你服从他们的领导,以彰显他们那卑微的权利。因为我家里盖房子,会经常回家去,但是每次该我上门诊的班我都上,从来没迟到早退过,休息的时候就开车回家,他可能看我不经常在医院,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对我进行劈头盖脸地批评,什么出去规培三年有什么用,还不如在卫生院自己培养,你们这些人就只是会考试,啥都不会,动不动就请假,家里人都要死光了吗?反正说的话很难听,我从来没以家里人为借口请过假,我相信这话是他对我其他同事说的。他自己也是个医生,但是有快十年不上门诊了,现在专门负责转发消息,转发工作,所有通知一个字都不会改动就是转发,因为我们单位有一个脾气超级好的办公室主任,所有的工作都是给办公室主任干了,人家休产假去医院陪老婆生产都没闲过,真是专门捏软柿子的黄世仁呀。

从同事嘴里听到他对所有新来员工都是这样,先骂,但凡有一点不听话的行为就开会骂,可惜遇到了我这么一个刺头,咱见过多厉害的领导,和多少主任教授博导共事,人家越是博学越是厉害的人越是态度和蔼谦卑,往往越是那些没啥能力,手里有点小权利的人,胡作非为为虎作伥。据我同事讲,这里都不知道走了多少个医生,即使是编制也留不住人,我想这和领导风格密切相关,眼里容不下能人。忍着吧,你没有后台,你的关系不够格,人家能在一个地方做二十年的院长,越是小地方的地头蛇越是不能小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别想利用我,我也不想从你这得到什么好处,等合同结束,我们分道扬镳。

憋屈,被无视,被冷落,被打压,穿小鞋,本想着在基层能有一番作为,但是没想到竟是这种处境,纵使你有一身本领也无处安放,初来乍到没想到会是这种局面。

我属于异地分配,家和工作单位不在一个市县,所以在这里没有什么朋友同学和亲戚,幸亏我跟医院的其他同事关系还算可以,他们对我都还好,我们之间相处得还算愉快,要不我可能在这呆得都要抑郁了。

在基层一年,我把我自己整不会了,不管是读书的时候还是规培的时候都没有像现在一样,所有的事情只要你会,以后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了,而且所有的人都是推诿,出了事情或者上级来检查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处理事情,而是找谁的责任,推卸责任,在这种环境氛围下,没有人敢做事,也不想去做事,不管你有多少做事的心都没用,在这就是混吃等退休的。

回来这一年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干多不一定得多,但干多一定是辛苦最多。在一线城市,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那是你付出知识和劳动,就应该收获你应该得到的报酬,我不认为这是自私,反倒是一种健康的劳务关系。但是基层不是这样,你应该有的钱,你不知道,你就不会有,除非你从其他途径知道有这份文件,文件中规定有补贴,他才会给你钱,可你又能有多少途径知道不公开的文件呢?就连最起码的40块钱夜班费,他说医院没有钱,但是这修修那补补的工程就有钱搞,不给夜班费的理由还有就是说你们这些医生护士来上夜班就是换个地方睡觉的,这就是对待员工的态度,这还想留得住人?大家也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领导和财务呢,所有弄钱的表必须有他们的名字,即使他们不干活,要不就不会给签字通过,有些钱宁愿被收回也不给发,这就是基层现实,这就导致谁都不想干活,干得再多也不会得多,还不如就这样躺平月底一到就可以领工资,有点事就是我年纪大了,不会用电脑,还是你们年轻人上吧,但是月底老的领工资最多。

回到基层能在专业上指引你的人恐怕是不多了,甚至直白一点,就是没有。你唯一能吸取知识的只有各类学习软件和视频,还有就是各类指南了,临床上遇到问题,没人能请教,年资比你高的可能不愿意跟你分享经验,给你分享的经验还不一定靠谱,因为这里的处理方案都是利巴韦林里加地塞米松,再来一瓶头孢。及时外出规培三年临床上见识了很多东西,对常见病和多发病都能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规范处理上还是有人带带你,能进步得更快,而不是雾里看花,终是隔着一层。因为和领导关系处得僵硬,现在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可能有我的份了。疫情来临的基层更是千疮百孔,所有重活累活全部由上面往下压,连轴转了一个月,单位领导漠不关心,最苦最累的还是基层人员。

合约时间是六年,规培花了三年,回来已经一年,再有两年合同就结束了,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可能是会离开这里的,但是问题是,离开之后去哪呢?换另一个基层干,似乎有些不甘心,去二级医院,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些好一点的二级医院都被之前学长学姐填完了,再到我们就什么都没剩下了,三级医院就更加不可能了。焦虑,未来哪里能容得下我们这群定向生。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基层层面,定向医学生政策出发点仍然是值得肯定的,让优秀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是总的目标方向,我们是下去了,是用上了,但是多少是能留得住的呢?已经合约到期的学长学姐几乎都离开了,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呢?我不知道,有时候并不是只有钱能留得住年轻人的,年轻人需要的是平台和机会,而不再是六七十年代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以上就是已经工作的定向人的现状。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那么学医中的定向医学生,我更加劝你考虑清楚,人这一生最有干劲的青春年华,别浪费在这里,不值当。

那么如何去改变乡镇卫生院目前的现状呢:谈谈几点自己的想法1、改变领导思维,对待年轻人不能一个劲想着打压,但凡对年轻人多点实际性关心,他们会踏踏实实给你干的;

2、年轻人见过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给他们点舞台,讲究公平公正,该给的就给他,别克扣,那点小钱你还跟他争,有点胸怀;

3、领导不要独裁,给年轻人走向管理岗位的机会,多听听年轻人的声音,他们的一些看法可能会是有建设性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9 万

326 278 16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2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