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SCI论文写作第一讲 —— 走进SCI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来自 Android · IP 四川四川
1177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3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XXX在SCI上发过文章。”,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时心里都迸发出的无限敬意和期盼,它意味着奖学金,意味着人们的赞扬,意味着通向更高门槛的敲门砖。能在SCI发过文章的研究生都是研究生中的“战斗生”!

虽然我们的工作被SCI,影响因子,几区论文,核心或双核心期刊这样的字眼所围绕,但是这些熟悉的陌生词它们具体代表什么含义呢?

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一番~

img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 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创始人为情报专家尤金·加菲尔德。目前SCI由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负责运营。

世界著名的三大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检索系统如下:

1、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2、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3、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SCI最为重要。它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高校、期刊、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

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称为SCI期刊,收录于SCI期刊的科技论文称为SCI论文

查询论文收录情况:Journal Search

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results.cgi?PC=D

img

SCI选刊的理论依据是Pareto定律,即一个学科80%的信息密度大、引用率高的论文集中在20%的期刊上,在20%的重要期刊上刊载了80%以上的重要研究成果。


SCI源期刊的评价每两周进行一次,每年对2000种新期刊进行评价和选择,入选率为10%~12%。已选上的期刊也在不断接受评价,以确保其高水平和高相关度。质量下降的期刊有可能被剔除。

img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影响因子=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影响因子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用来衡量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一般取值范围为1~5,呈动态变化。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img

分区(Quartile)是指将SCI期刊领域和学术影响力分类。主流参考的SCI分区依据主要有汤森路透JCR以及中科院JCR分区表。

img


img

中科院JCR分区表根据该SCI期刊的三年平均IF,先将SCI期刊按照所属领域分为14个大类和176个小类,再将同一学科所有期刊按照该年的IF降序排列,分为一区(1%~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

img


一般而言,发表在一区二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

img

中国采用的核心有多种,其中最受认可的是三大核心: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其中以中文核期刊科技核心期刊认可度最高,晋升职称常说的核心也指的是这两种,如果一个期刊同时被这两家机构评为核心就称为双核心。CSSCI每两年评选一次,而北大核心每四年评选一次。


👨🏻‍⚕️争议:破除论文“SCI至上”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回复1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