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针缝合线选择
医用缝线:
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用的有1/0~10/0。
手术过程中,结扎、止血的针线使用问题。一方面要根据手术步骤,另一方面要根据组织的多少、坚硬度、是否有血管通过、术野暴露是否清楚,操作是否方便等来决定。组织多或较坚硬时,一般用较粗的7号线或10号线;若组织较少或较松软的组织用1号或4号线;若有血管通过,或操作部位较深,或为保留端,多采用缝扎;若无重要血管、较易操作、为去掉端、多采用结扎。较浅部位用卷线,较深部位用钳线。
一般皮肤多采用1号丝线三角针或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用较大的圆针1号线缝合;鞘膜、腱膜多采用7号丝线或0号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多采用7号、10号丝线、1号或2号肠线或0号可吸收线缝合; 皮下出血点多用1号线结扎;肌肉层出血,多采用7号线结扎或缝扎;粘膜层、空腔脏器的吻合,多采用1号线或较细的可吸收线缝合;个别也用到4号线;韧带的处理多采用7号线或10号线缝扎。
外科缝线(suture)和缚线(ligature):缝合组织的线为缝线,结扎血管的线为缚线。用于缝合和结扎的线可分为吸收和不可吸收二大类:
1、可吸收线(absorbable suture):主要为肠线,分普通和铬制二种。普通肠线7-10天左右吸收,抗张力差且软。铬制肠线14-21天左右吸收,多用于胃、肠、膀胱、胆道等粘膜层的缝合。肠线的型号7-0~7号,零数越多表示越细,号数越大表示越粗,常用的普通肠线为4-0~2-0,常用的铬制肠线为2-0~2。目前,肠线已逐渐被其他可吸收合成缝线所取代,入Vicryl线,此类线的优点是抗张力强度好,吸收时间长,组织相容性好。
2、不可吸收的缝线(nonabsorbable suture):有丝线、棉线、蚕肠线、尼龙线、不锈钢丝等。
(1)丝线(silk):在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是丝线,可用于出血点结扎和血管、皮肤、肌肉、筋膜、肌腱、神经等的缝合。今年来也有用丝线缝合消化道粘膜,效果亦佳。
丝线的型号为7-0~10号,零数越多表示越细,号数越多表示线越粗。5-0~7-0为最细丝线,用于血管、神经的吻合等精细手术。3-0~0号为常用的细丝线,适于一般的结扎与缝合;1~4号为中号丝线,1号可用于出血点的结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缝合,4号线可缝合筋膜、肌肉、腹膜等,并可用于结扎较大的血管。4号以上为粗丝线,可用作减张缝合、结扎大血管。手术中常用的为1号、4号、7号丝线。
丝线的优点是组织反应性小,不被组织吸收,而拉力持久可靠,质软不滑,易于打结,价廉易得,缺点是不被吸收,创口内如有感染,丝线可成为隐藏细菌得异物,致使创口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2)不锈钢丝:常用于骨骼固定、筋膜或肌腱缝合、皮肤减张缝合等。用于筋膜或肌腱缝合时选用的不锈钢丝(30-35号)即钽丝(tantalum)。骨科手术或皮肤减张缝合用粗的不锈钢丝即合金钒钢(vitalium)。金属夹子(Michel's clip)可用以代替缝合皮肤。
优点:组织反应最小,不被吸收,拉力可靠,创口感染时不包藏细菌。缺点是不易作结,不宜用作内脏器官及血管、神经的缝合。
(3)尼龙绳:多用于整形手术和小血管吻合术,小血管吻合时常制成连有无损伤缝合针的单线。常用型号为9-0~7-0。
1.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柔软强韧,容易操作。多用于缝合体内各种组织、脏器及血管等。在组织内反应小,但在体内不吸收而形成异物,手术感染后影响切口愈合。一般缝线多采用黑色,操作时易与组织分。板线常用型号为“000”、“0”、“1”、“4”、“7”、“10”号,线长60 cm或70 cm。团线型号与板线相同,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已较少使用团线,已被一次性医用板线所取代。丝线不宜重复消毒使用,以免影响拉力。
2.无损伤缝线:分不可吸收和可吸收线两种。
(1)不可吸收线有锦纶线(尼纶线)、涤纶编结线、聚丙烯线。
锦纶(尼纶)线:即聚酚胺纤维缝线,系人造纤维制成。抗张力及韧性皆强于丝线,在组织内反应小。型号有6/0—11/0,常用于血管、神经的吻合与修补,也用于输卵管吻合手术。
涤纶编结线:即聚脂缝线,这种缝线是除铜线外最强韧的缝线。一般由多股编织而成,抗张力强度高,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矫形外科肌腾修补及显微血管吻合手术。粗线有1~10号,细线有2/0~6/0号,常用10号作减张缝合。
聚丙烯缝线:又名滑线,由丙烯聚合制成非惰性缝线,打结比尼纶线容易,抗强度高,多用于吻合血管神经等,有进口与国产两类,其型号有2/0~6/0。使用滑线打结时,须将手打湿,防止拉断。
(2)可吸收缝线: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缝线,是用聚羟基乙酸包膜的缝线,它有表面光滑、吸收快、损伤小、组织反应小的点。其型号有0~9/0及广等,带针。针有大、小、圆针与三角针之分,使用时应根据临床用途进行选择。常用于肠道、胆道、肌肉、关节囊、子宫、腹膜等组织脏器的缝合,也用于眼科和烧伤整形科手术。
3.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完全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一般常用于子宫、膀眈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医用肠线的型号有1#、2#、0#、1/0、2/0、3/0、4/0、5/0等。目前,大型综合医院使用医用肠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将被较理想的可吸收缝线取代。
4.不锈钢丝:主要用于需要强拉力缝合时,如用于修补肌队张力缝合等。常用的有粗(直径1.Omm)、中(直径5mm)、细(直径6mm)三种。是缝线中最不易引起组织反应的缝线,但不易打结,钢丝的尖端容易刺破手套。进行减张缝合时应备有1cm长的橡胶管数根。
手术缝针:
一般手术缝针分针尖、针身及针孔(针眼)。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弯形、半弯形及直形。各类缝针亦属于精密器械。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
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皮夹: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钳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无损伤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缝线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结扎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 6 X 14、 7 X 17、 8 X 20、 9 X 24、9 X 34、 10 X 28、 11X 24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