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二度房室阻滞、散点图







图1心电图分析:
P波规律出现 (红色 标记),在Ⅰ、II、III、aVF、avL、V1-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心房率99bpm ,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ST段形态多样性是因为和T有不同程度重叠。
R3、R7、R11中有的P( 蓝色 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4、R8、R12是文氏周期起点,PR间期0. 2s,其后 P R 间 期 延 长提示 二度I型房室阻滞 。
心电图诊断:
1 . 窦性 心律,
2. 二 度 I 型 房 室 阻 滞。


图2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红色标记的都是窦P。
二度房室阻滞的文 氏 周 期有长有短,图2其实是二度房室阻滞周期的一部分,而非一度房室阻滞。


图3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红色标记的都是 窦P 。
R4、R15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5、R16是文氏周期起点,PR间期0. 4s、 0.24s,提示 一度房室阻滞 。

图4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3、R8、R13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4、R9、R14是文氏周期起点。

图5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2、R8、R17、R25、R30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3、R9、R18、R26、R31是文氏周期起点。

图6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4、R6、R12、R14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5、R7、R11、R13、R15是文氏周期起点。

图7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4、R6、R12、R14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5、R7、R11、R13、R15是文氏周期起点。

图8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1、R2、R4、R16、R17、R19、R20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3、R5、R18是文氏周期起点。

图9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1、R3、R5、R14、R16、R23是文氏周期起点。
R2、R4、R13、R15、R22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图10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5、R7、R9是文氏周期起点。
R4、R6、R8、R10后的P(蓝色标记)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图11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蓝色标记 P 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图12心 电 图 分 析 :
R7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后无相关P波,伴完全代偿间歇, 是 室性早搏。
室早的代偿间歇让隐藏在T波中的P 波(红色标记)暴 露 。

图13心 电 图 分 析 :
R7 是 室性早搏。
室早的代偿间歇让隐藏在T波中的P 波(红色标记)暴 露 。
















散点图是以点的位置表达相邻RR间期的规律性。作图原理:以相邻的RR期为横(x轴)、纵(y轴)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散点集(R n -R n- 1 ,R n+ 1 -R n )。由于一个Lorenz散点表达两个相邻RR间期的规律性,牵涉R n-1 、R n 、R n+1 三个相邻心搏,所以Lorenz散点是三搏两期点。
红色 是室早点集, 紫色 是房性点集, 蓝色 是窦性点集。
相关知识点:
一、室性早搏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
除室间隔早搏以外,室性QRS-T波形宽大畸形, 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除外室性融合波)。
一般特征:
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2,其前无相关的P波,其后偶有P´波。
3,多数伴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呈插入性。
最后编辑于 2022-09-03 · 浏览 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