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碳酸锂缓释片中毒
患儿女,17岁,服用“碳酸锂缓释片”10余小时入院。患儿10余小时前服用“碳酸锂缓释片40片(0.3g/片)”,服药后马上告诉家属,遂立即我院门诊就诊,期间未于特殊处理。无头晕、头痛,无呕吐,无嗜睡、神志不清,接诊后立即予洗胃(500ml),洗胃期间患儿呕吐2次,洗胃后家属要求留观,予补液。多次建议住院,家属同意,予收住院。既往有双向情感障碍史,目前口服“碳酸锂片 3片 思瑞康 100mg 拉莫三嗪 1粒”。入院体查:精神可,神志清楚,体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淀粉酶、心肌酶、甲状腺、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复查相关指标正常)


血锂浓度:
(当天):2.5mmol/L;
(次日)1.44mmol/L
(第4日)0.32mmol/L
入院后予水化等治疗,期间诉有头痛,前额为主,可自行缓解,完善头颅影像学检查提示轻度筛窦炎症。入院第6天,患儿无不适出院。治疗很顺利,各位老师对这块有什么治疗经验吗?(89078/0014831)
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资料:
轻度锂中毒血药浓度为1.5-2.0mmol/L
中度锂中毒血药浓度为2.0-2.5mmol/L
重度锂中毒血药浓度为2.5-3.0mmol/L
中毒表现:
轻度中毒
1.胃肠道:腹痛、恶心。需要注意的是,抗精神病药可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可能会掩盖轻度锂中毒时的恶心和呕吐症状等。
2.神经系统:共济失调、吐词不清、眼颤、头晕、肌无力、嗜睡或兴奋等。
中度中毒
1.胃肠道:厌食、持续性恶心呕吐等。
2.神经系统:键反射亢进、四肢阵挛性运动、晕厥、谵妄、肌纤维自发性收缩、木僵、EEG改变等。
3.循环系统: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和传导异常等。
重度中毒
1.全身痉挛、蛋白尿、少尿或无尿、肾衰竭等。
血透指征
锂离子分子量小,与蛋白结合率低,非常适合血液透析,一般能消除血液中90%的锂。
根据2002年发表在Crit Care Cli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提示,建议以下锂中毒的患者进行血透:
1.临床状况不佳:症状复杂、高龄、电解质紊乱、心血管情况不佳。
2.存在不利于锂盐排泄的情况: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衰。
3.慢性过量合并急性中毒。
4.血锂>6mmol/L应做血析;血锂>4mmol/L、长期服用锂盐出现急性中毒建议做血透;血锂>2.5mmol/L+肾衰、充血性心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提示做血透。
对于北美,建议以下锂中毒的患者进行血透:
1.昏迷、癫痫、严重心脏毒性反应。
2.肌酐>200 mmol/L+血锂>1.5 mmol/L慢性中毒者。
3.血锂>2 mmol/L急性中毒者。
4.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者,意识模糊、心脏毒性反应(QTc延长,ST段T波异常,或其他心律失常。)
5.慢性中毒者肌酐>150 mmol/L+血锂>2.5 mmol/L。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经过血透之后,血锂水平虽可显著降低,但神经系统情况的改善则需要一些时间。
建议在急性期治疗时锂的血药浓度控制在0.8-1.2mmol/L,在维持期时尽量控制在0.6-0.8mmol/L。中毒浓度>1.4mmol/L。
血药浓度监测:
由于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因此需对血锂浓度进行监测,帮助调节治疗量及维持量,及时发现急性中毒。治疗期应每1~2周测量血锂一次,维持治疗期间可每月测定一次。在锂治疗达稳定剂量后,可每3~6个月监测一次血锂。取血时间应在次日晨,即末次服药后12小时。急性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6~1.2mmol/L,维持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4~0.8mmol/L,1.4mmol/L视为有效浓度的上限,超过此值容易出现锂中毒。老年患者的治疗血锂浓度为不超过1.0mmol/L为宜。
他人处置经验:
①实验室检查:查血锂浓度(每2-4小时重复,症状改善后可6-12小时重复)、血常规、电解质(特别关注血钠)、肾功能(关注尿素氮和肌酐)、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如果存在意识障碍,查指尖血糖排除低血糖。
②评估和稳定气道、呼吸和循环(ABC),补液支持治疗(心功能没问题的话可以补2000-3000ml)。
③对于大量摄入碳酸锂缓释片的患者,如果2-4小时内就诊,可以用聚乙二醇溶液做全肠道灌洗。我们收治的患者是2小时内就诊,我们做了洗胃。
④血液透析:锂是小离子,不与蛋白质或组织结合,因此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是严重锂中毒的首选治疗。对以下患者推荐:a.血锂浓度>5mmol/L;b.血锂浓度>4mmol/L且肾功能受损;c.意识水平下降、癫痫发作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d.血锂浓度>2.5mmol/L且有显著锂中毒表现、肾功能不全或其他限制锂排泄的疾病、或不能承受大量补液(如心衰)。
碳酸锂简介:
达峰:普通剂1-2小时,缓释片4-5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后0---2小时,脑内锂浓度达到最高水平,4--5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适应症:急性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自杀、预防和维持治疗、增效单相抑郁发作、个人障碍、攻击行为、焦虑障碍
注意事项:
1.观察中毒症状:反复呕吐、腹泻、手粗颤、无力、呆滞、困倦、意识障碍。。。。。。停锂症状消除后,吃半量。
2、观察尿量、尿崩症,需查肾功能
3、查甲状腺功能
4、检测血锂浓度
5、肾功能2-3个月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前6个月查1--2次,40岁以上查心电图(整理者提示:其实年轻人锂量大的也顺便查一下)。6个月以后,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每6--12个月查一次。
药理:
一、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效应(喻东山)
1、脑
1)大脑皮层------NE能激动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引起唤醒和失眠。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故镇静白天无力、晚上改善睡眠。禁用重症肌无力。
2)镇静效应-----降低记忆力、理解力、减退认知处理能力,开始的6-8月出现,不进行性加重。
3)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细胞代谢,抑制小脑时,出现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提示已有锂中毒。
4)会引起:口吃、味觉倒错、眩晕、共济失调、构音障碍
2、甲状腺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导致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甲减。桥本甲状腺患者小心服用,联用优乐甲三、
3、甲状旁腺
高钙血症------停锂通常逆转
4、心脏
1)、阻断心脏的β受体 -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心得安效应 -------抑制心率(心动过缓)、传导、收缩率。禁用于病理性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心力衰竭。
2)、加重室性早搏------高剂量------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灌流量-------禁用急性心肌梗死
5、肾脏
1)、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尿液重吸收------多尿-------多饮
2)、多尿:
a 一过性-------数日后消失 b 多尿逐渐加重-----停药消失-----------肾小管功能性损害-----停药扔多尿---------肾小管器质性损害--------损害进程一般很慢,3-6个月查肾功能。
3)尿量:每天 > 3公升,尿崩症>5公升,减药并查肾功能。(有经验医生提示,晚上起床小便7--8次,也提示可怀疑尿崩症。)
4)肌酐高于1.6,男高于1.5,女高于1.2,去肾科会诊。
6、皮肤: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环-磷酸腺苷合成-------皮肤干燥、毛囊炎、加重牛皮癣,引起苔藓样疹、脱发。痤疮
7、 体重:在脂肪细胞上,激活β3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形态能分解脂肪,减轻体重。
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抑制脂肪分解--------加上嗜糖类食物反应------体重增加-----肥胖的血糖升高----慎用于糖尿病人。
二、神经递质效应:1、拟5HT能效应: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5-HT功能,有抗抑郁作用。佶抗5-HT1A、1B自身受体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增加5-HT在突触间隙的可利用性。临床上,5-HT1A可能与减轻抑郁有关,5-HT1B,可能对睡眠、感觉运动抑制、和运动活性起调整作用。2.锂增加5HT合成和释放,引起震颤:
3.细颤:联用抑郁药或精分药---------恶化细颤--------心得安-------抗5HT能------10mg一日3次------缓解
4.粗颤:锂中毒先兆-----暂停------粗颤消失吃回半量
窦性心律过缓-----老人易感-----不明原因晕厥-------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消化道:5HT-------激动5HT3、5HT4受体-------消化道恶心、稀便-------饭后服用缓解。
------频繁呕吐腹泻-----锂中毒先兆------停锂-----呕吐腹泻消失后-------吃半量。
2、儿茶酚胺----包括DA和NE,
锂抑制DA释放-------抑制社交主动性和勃起功能-------恶化抑郁和帕金森氏病。
锂抑制NE释放------抑制α1受体------引起镇静
抑制α2受体------引起注意力和记忆减退
抑制β受体功能--------恶化抑郁,但被拟5HT能抵消。
3、拟y-氨基丁酸效应:
锂提高y-氨基丁酸水平--------有苯二氮卓类效应-----镇静、记忆减退、精神运动性损害--------治疗量时,该效应很轻
锂中毒--------呆滞、困倦、意识障碍
4、拟谷氨酸能
短期服锂:抑制谷氨酸回收-------增加谷氨酸能------引起情绪不稳(阿普错论0.2一日2次处理)、肌束颤、癫痫发作(锂慎用于癫痫)、增加手淫次数、不可逆性脑损伤)
长期服用:增加谷氨酸回收,似不再有不可逆脑损伤风险,但谷氨酸能不足,可衰减记忆力。
*(锂和佛哌啶醇增加谷氨酸能,谷氨酸受体过度激动能损害神经元,引起不可逆性脑损害,开始思睡、意识模糊、锥体外系和小脑功能障碍、伴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血尿素氮和空腹血糖升高,最后留下伴痴呆的帕金森氏症,或者持续运动和帕金森氏病,概率极低)
三、
1.电解质效应:佶抗Ca2+效应-------导致细胞外Ca2+浓度升高------10%高钙血症
2.置换K+效应------锂置换心肌细胞内K+----------心电图T波低平或倒置---------可能强化低钾毒性
3.置换Na+效应-------导致细胞内钠增加------不及时排泄------引起水钠潴留--------面部或下肢水肿(轻度、偶发、短暂)
四、生殖效应:致畸(略)
药物相互作用:
抗精神病药: 可增加锂毒性
安非他酮: 可增加惊厥风险
卡马西平: 神经毒性(罕见)
利尿剂: 增加锂水平
碘化盐: 增加甲状腺功能低下
神经肌肉阻滯剂: 呼吸抑制
NSAIDS: 增加锂水平
SSRI类: 5-羟色胺综合征(罕见)
茶碱: 降低锂水平
尿液碱化: 降低锂水平
维拉帕米: 增加或降低锂水平
缓释剂可以减轻对肠胃的副作用
截取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rMtUSIqnI5SgkNOzGZI9JQ


最后编辑于 2022-09-02 · 浏览 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