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介入治疗


一、历史和发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是当前胰腺外科的难点之一。近年来,SAP发病日趋增多,上升至15%~30%,诊治不及时或不得法,死亡率可高达40%~70%,24~48h内发生休克或多脏器衰竭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SAP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SAP有别于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消化道穿孔等,如果能及时合理地治疗,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可逆转,死亡率可降低到10%以下。但对SAP而言,由于其局部病变及其对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影响十分复杂,传统意义上的外科治疗常难以奏效,而不恰当的外科干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因此,针对SAP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强调进行既全面、系统,又针对不同病例的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973年Johoson等发现,用5-氟尿嘧啶能阻止胰液胰腺自身消化作用,降低胰酶的产生而达到治疗目的;1992年五田和宪等报道用胰酶抑制剂持续动脉灌注治疗SAP,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我国胰腺外科学组于1996年制定了有关SAP治疗的个体化方案。个体化方案为指导我国SAP的治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后大型综合性医院SAP死亡率下降到20%以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SAP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化及对特殊类型SAP认识的提高,同时科技进步如机械性脏器支持及替代治疗的合理应用,围绕SAP早期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后期感染预防与并发症处理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已初步形成。持续区域动脉灌注(continuous 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CRAI)治疗SAP成为目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报道越来越多,以日本的研究水平较高,形成了名为“加强治疗”的有关SAP治疗系列,把CRAI、腹腔灌洗、血液滤过和全身脏器支持列为SAP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CRAI治疗SAP作为重点讨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