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片识病丨年轻女性,双上肢麻木半年余吗,你考虑什么 ?(答案+干货)


回顾病例:阅片识病丨年轻女性,双上肢麻木半年余吗,你考虑什么(有图)?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
【基础知识回顾】
1、概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直接交通。
2、病因
一般认为多因素导致,如感染、脊髓空洞症、外伤和手术等。
3、病生理机制
SDAVF在硬脊膜上形成病理性的慢速、低容量、压力较高的动脉向静脉分流,从而使动脉血直接进入脊髓周围蛛网膜下腔内的静脉。
SDAVF的瘘口多位于硬脊膜内或神经根袖处,使引流硬脊膜的静脉动脉化,血液流入硬脊膜表面的冠状静脉丛,由于该静脉丛与髓内根静脉之间缺乏静脉瓣,血流即可通过静脉内压力升高而迂曲扩张。
上述血管压力的变化,向邻近的脊髓实质传递,髓周静脉压力升高使得髓内静脉压力升高,而造成静脉回流受阻,脊髓充血,毛细血管内血液瘀滞,小动脉缺血,脊髓水肿。
严重者可造成脊髓脱髓鞘或静脉性脊髓缺血性坏死,症状突然恶化,逐渐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
4、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28~83岁,男性多见(男:女=5:1)
SDAVF可见于硬脊膜任意部位,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最常见。
隐匿起病,进展缓慢,病程2~3年,部分患者突然加重。
首发症状:背痛、下肢麻木及肌无力。
感觉障碍平面通常与实际病变水平不一致,因为感觉障碍平面为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的脊髓水肿平面,而非病灶部位本身。
4、影像学表现
MRI
- 脊髓内呈长T2W信号影;
- 脊髓周围蚯蚓状迂曲血管流空影,表示扩张的脊髓静脉,可视为SDAVF的直接MRI征象;
- 脊髓不均匀斑片状强化。
注意:脊髓病变部位与瘘口常不一致,特别是位于颈、腰骶部脊柱两端SDAVF。
脊髓DSA
- 位于椎间孔附近的动静脉交通,瘘口多为1个,多位于上胸段以下至骶段水平,供血动脉多为1支;
- 瘘口后的引流静脉穿过硬脊膜向脊髓表面走形,引流静脉较长,可以上行或下行很长距离,呈迂曲的血管影,汇入脊髓后或脊髓前静脉。

5、治疗
原则:永久性封闭瘘道
1、手术治疗;
2、血管内治疗:经根动脉超选择性插管, 将栓塞剂注射入供血动脉。
3、联合:血管内+手术。
若瘘口完全封闭,约4/5的病人部分症状会立即缓解,其中以运动障碍及疼痛缓解最为突出。
参考资料:《实用神经病学》
最后编辑于 2022-08-29 · 浏览 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