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新生儿最常见的求救信号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黄疸不仅仅是黄疸,诊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会出现的症状,但正是因为新生儿黄疸太常见了,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途径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而你所了解的黄疸真的是正确的吗?
其他系统疾病亦可引起黄疸
小豪生后20天了,小脸、眼睛仍旧黄黄的,白天在家里晒晒太阳,感觉肤色就变白一些,一晚上过去,第二天又黄了。父母无奈,只能带宝宝来新生儿门诊就诊。
医生查体发现,小豪周身皮肤暗黄色,反应还好,肝脾不大,就是生长速度不满意,生后3.2Kg的宝宝,20天了才3.4Kg。询问了相关情况:母乳喂养,乳量充足,大便黄色,稀便,少许泡沫。
初步评估,考虑母乳性黄疸的可能性大,但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发育不受影响,这个孩子还是瘦小一些,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收入院。
入院后,进行了血常规、感染指标、肝功、TORCH、肝胆彩超等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暂停送母乳和进行蓝光照射后,宝宝黄疸暂时下降,停光疗一旦超过24小时,皮肤又呈现暗黄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上级医师查房时,发现宝宝一旦光疗,体温总是达到37.5℃以上,暂停光疗后可降至37℃左右,住院期间体温始终在37℃以上。首次尿常规白细胞15个/HP,考虑标本污染,准备复查,留取复查尿标本尚未成功。
黄疸持续不退、体重增加缓慢、低热、尿常规异常,尽管每种现象看起来都不是很严重,但综合到一起,像极了一种疾病:新生儿泌尿系感染。
为患儿清洗外阴后,导尿再次留取尿标本,同时送尿培养。尿沉渣分析提示:白细胞125个/HP。几天后尿培养回报:培养出大肠埃希菌,菌落计数>105/ml。
明确诊断: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3天后,黄疸逐渐下降,未再进行光疗。小豪皮肤逐渐变白,体重也长上来了。治疗14天,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阴性,办理出院。
这又是一例以黄疸作为主要就诊原因,但致病病因却出人意料的案例。新生儿黄疸似乎和泌尿系感染八竿子打不着,但确是症状和病因的关系,也恰恰是因为找到病因又针对病因确定治疗方案后,患者才得以痊愈。
这种情况是每个新生儿医生最常遇到的,但常见不代表着不需要谨慎对待。
而关于新生儿黄疸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很多时候,大家纠结于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界定上,试图通过一个固定的值来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干预治疗。
那真的有这么一个值吗?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胆红素血症。
肉眼观察,足月儿约50%,早产儿约80%可见黄疸。由于生理性黄疸的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且有些病理因素难以确定,致使生理性黄疸的正常总胆红素值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为:足月儿多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至躯干、四肢和巩膜。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症状,黄疸持续7-10天消退。
早产儿由于肝脏更不成熟,黄疸更重。一般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可延迟到2-4周消退。
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而异。血清胆红素未达相应小时龄的光疗标准,或尚未超过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第95百分位。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内。肝功能正常,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
可以看出,关于生理性黄疸,并没有一个绝对值来界定,更多强调胆红素值和小时龄的关系以及新生儿胎龄、肝功能是否异常、是否贫血、造血功能如何等相关的综合因素。
所以,每当宝妈问医生,胆红素多少是生理性黄疸时,医生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数字。生理性黄疸的界定一定是因人而异。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或称为非生理性黄疸,相对于生理性黄疸而言,病理性黄疸是指胆红素水平增高,或胆红素增高性质的改变。
某些增高是属于生理性黄疸的延续或加深,而更重要的是积极寻找引起其增高的病因。
目前国际上已不再强调确定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更重要的是确定黄疸的干预值。
以往以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是否超过12.9mg/dl,早产儿超过15mg/dl作为判断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依据已经被摒弃。结合日龄、胎龄、高危因素、胆红素值综合判断黄疸的干预值,进行个体化的监测和分析,才是最实用的解决办法。
总结:
笔者在临床中经历过很多主诉黄疸,最终诊断特殊疾病的病例。不同日龄的新生儿以黄疸就诊,最终诊断胆道闭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巨细胞病毒肝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特殊类型溶血病等。
新生儿黄疸和成人的发烧一样,是相应年龄人群的最常见的症状,但并不是唯一的病因。如同成人发烧大部分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一样,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黄疸引起。但是,如同有很多特殊疾病出现发热一样,也有多种疾病导致黄疸。
发热时间长、程度重,大家都会查一查治一治。同理,新生儿黄疸程度重、时间长、退而复现、合并其他表现,也是新生儿发出的求救信号,甚至是唯一信号,更需要我们审慎对待。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