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总结常用抗凝药物的特点及使用要点
☞凝血与抗凝
正常血凝块形成过程作为对损伤的反应,有利于保持血管的完整。
病理性凝血会导致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抗栓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高危患者的病理性血栓形成,防治已形成血栓患者血凝块延展或发生栓塞。
☞抗栓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的基石

☞抗凝药物的发展简史

☞主要抗凝药作用靶点

☞普通肝素( Unfractionated heparin , UFH )

○ 普通肝素在体内外都具有抗凝作用。主要通过结构中戊多糖与抗凝血酶III结合,而增强抗凝血酶对 II a 、 IXa 、 Xa 、 XI a 和 XIIa 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 双通道清除途径:
- 清除大分子片段有更多的负电荷,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 肾脏清除
○ 监测: APTT、Anti Xa

○ 不良反应:出血
- 特异性逆转剂硫酸鱼精蛋白。
- 普通肝素半衰期根据静脉注射的剂量不同而不同,当给药剂量为100U/ kg 时,T1/2为1h,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 鱼精蛋白以1mg:100U的比例中和普通肝素。
- 硫酸鱼精蛋白的剂量可通需要逆转抗凝作用时估计血浆中残留的肝素来计算。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HIT )

○ 普通肝素 ( UFH )优势与局限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
同普通肝素一样, LMWH 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皿( AT III)的活性来发挥抗凝效应,它与 AT 的相互作用也是由独特的戊糖序列介导的。

☞不同 LMWH 抗 Xa 和 la 的活性不同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的剂量调整与监测
○ 低分子肝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情况进行调整,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 min )时,建议应用 UFH 。
○ 低分子肝素的监测特殊人群使用 LMWH 时应对抗 Xa 进行监测以指导剂量调整。

○ 抗 Xa 因子活在注射LMWH4h后达到高峰。2次/ d 应用的控制目标范围为0.6~1.0U/ ml 。
☞低分子肝素( LMWH ) 优势与局限

☞磺达肝癸钠

○ 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的生物利用度为100%,分别在皮下注射25分钟和1.7h达到血清最大浓度 半和血清峰浓度。其半衰期为15~17h,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停用后活性仍可持续2-4日。

○ 磺达肝癸钠优势与局限

☞华法林作用机制

○ 使用华法林抗凝 INR 目标值为2.0~3.0。
○ 华法林临床应用监护要点
——《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影响 INR 波动的因素

☞新型口服抗凝药 NOAC

○ NOAC 吸收及代谢特点

○ 肾功能不全 AF 患者 NOACs 剂量调整

○ NOACs 药物相互作用

○ 任何一个抗凝药物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势,应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 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血血色素、血小板、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变化。
○ 特殊患者应注意抗凝药物抗凝强度的监测。
最后编辑于 2022-09-06 · 浏览 2.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