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保守治疗之三
孟氏骨折指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
儿童孟氏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儿童四肢骨折的 4.90%。早期发生孟氏骨折时,如果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一般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但是儿童肘部解剖关系因骨骺不显影对于阅片能力有较高要求,还有部分新发孟氏骨折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临床上非儿童骨科专业医生对此类骨折不够了解,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容易发展为陈旧性孟氏骨折。
为了避免孟氏骨折的漏诊及误诊,应拍摄标准的前臂全长正、侧位 X 线片,建议加拍健侧 X 线片以对比,一般认为无论在何位置桡骨小头中心连线都要通过肱骨头中心。
下面来看一例典型病例。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5岁
简要病史:家属诉患儿2021-09-07在学校不慎摔倒,至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伤后于当地医院就诊,CT片示“左侧尺骨鹰嘴隐匿性骨折,桡骨头半脱位”,予手法整复并石膏固定制动,一周后拍片复查后发现左侧桡骨头脱位,遂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再次予手法整复及石膏固定治疗,拍片复查示桡骨头仍脱位,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于2021-09-18转来我院就诊。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最终预后良好。
临床诊断:左孟氏骨折(陈旧性)


患者外伤后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报告:左尺骨鹰嘴隐匿性骨折,桡骨头半脱位,当地医生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我们认为CT检查并不能完全代替X线片,特别是对于儿童骨折来说,X线片看不到的CT也很难看到,建议对于儿童骨损伤首选还是X线片检查,而且需要有双侧对比。


患者一周后复查X线片示左尺骨鹰嘴骨折并桡骨头脱位。转而就诊于湘潭市中心医院。


予以再次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伤后十天拍片复查示桡骨头仍脱位。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转而就诊于我院。


患者伤后11天就诊于我院后再次手法复位,改用小夹板外固定,拍片复查仍显示桡骨头向前脱位。


改用极度屈肘位固定后拍片复查显示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仍然匹配不良。考虑脱位日久,关节囊内有瘀血填塞阻碍复位,在肘前方加一个方形棉垫持续加压固定,每日隔着夹板自前向后按压桡骨头一次。


伤后十六天拍片复查示桡骨头与肱骨小头匹配良好。

箭头所示为方形棉垫放置的位置。


伤后二十二天复查,虽然放射科老师摆放的体位不标准,但还是可以看到桡骨头与肱骨小头匹配良好。


伤后一个半月拆除外固定复查示桡骨头与肱骨小头匹配良好,但肘前方可见高密度影,考虑因多次整复损伤导致局部血肿,形成了骨化性肌炎,不做特殊处理,嘱患者家属避免暴力牵拉肘关节,让患者自行屈伸肘关节循序渐进锻炼即可。


伤后三个月随访复查示桡骨头无脱位,肘前方高密度影已吸收。




患肢前臂旋前及肘关节屈曲功能仍有部分受限,予以中药熏洗,手法按摩,指导功能锻炼。




伤后四个月随访患肢功能基本恢复。



伤后一年随访拍片复查示桡骨头与肱骨小头匹配良好。




患肢外观及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此例患者伤后12天拍片仍显示桡骨头脱位,个人认为可以诊断“陈旧性孟氏骨折”,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陈旧孟氏骨折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治疗,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此例患者尺骨无明显畸形,单纯桡骨头脱位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肱桡关节手术可能出现内固定克氏针断裂、桡骨头再脱位、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我们认为如果通过手法无法一次整复到位,还可以考虑通过棉垫持续加压及手法定期按压逐步复位。
此患者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包括对于骨化性肌炎的处理、关节功能障碍的处理、环状韧带是否真的需要重建的问题都值得深思。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