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样的粉汁。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中医称之为“粉刺”“面疱”“暗疮”“青春痣”。
在内分泌方面,雄激素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痤疮的重要因素。痤疮中皮脂腺增加皮脂的分泌是受循环雄激素增高的影响。皮脂腺是雄激素的靶器官,它们在青春期发育并分泌大量的油脂。痤疮主要见于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治疗
治疗上以内服抗生素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A酸类、锌制剂等。抗生素以四环素、红霉素使用最广泛,配合外用0.05%维A酸霜,每日1-2次,2%红霉素软膏、5%硫黄霜,连用1~2个月。
【病因病机】
痤疮的病因比较复杂,因人而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中医认为本病总由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如今还包括内分泌失调、药物过敏、饮食辛辣海鲜、外敷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螨虫感染等因素。
辨证论治主要从肺热、血瘀入手。现代医家多认为,肺经蕴热,外感风邪,邪热犯于肌肤,上熏头面而发;或因过食肥甘,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溢于肌肤;又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瘀久凝结成痰,郁而化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气血凝滞肌肤而成;女性经前发疹或皮疹加重,又与冲任不调、气血失和有关。
【中医治疗】
(1)肺经血热证
【症状】丘疹色红,多布于两颊,皮肤潮红,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凉血解毒。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药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甘草、人参。
方中枇杷叶泻肺降火,和胃下气;桑白皮泻肺行水;黄连、黄柏均能清肠胃积热;人参、甘草健脾和胃,托毒外出,还能反佐寒性药物。
【加减】有脓疱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解毒,口渴加天花粉、麦门冬、石斛、生石膏、知母清热养阴生津,大便干结加大黄通腑泄浊。
(2)湿热蕴结证
【症状】皮损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常分布于口周,口唇干燥,伴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开通腠理。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泄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芩苦寒清肺热,泻上焦之火;黄柏苦寒泻下焦之火;栀子苦寒,通泻三焦之火,导火热下行,使之从下而去。
【加减】加茵陈、竹叶、苦参、土茯苓、白鲜皮清热利湿,解毒化浊;枇杷叶、桑叶、桔梗宣泄湿热,开通腠理;柴胡疏散表热,理气散结;牡丹皮、赤芍、红花、玫瑰花凉血活血、养颜。便秘加大黄通腑泄浊。
(3)血瘀痰凝证
【症状】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可伴有粉刺、丘疹、脓疱、窦道、瘢痕等多损害;舌暗红,苔薄黄,脉滑。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
半夏既可燥湿化痰,又可降逆和胃而止呕;橘红理气燥湿,和胃化痰,使气顺则痰消;白茯苓利湿健脾,使健脾则湿除;生姜降逆和胃,温化痰饮;乌梅味酸收敛,以防祛痰理气药温燥辛散而伤阴;甘草调和诸药。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养血养颜: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红花辛温,祛瘀止痛,二者相须为用;熟地黄味厚滋腻,为滋阴补血之要药;当归甘温质润,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可助熟地黄补血之力;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与熟地、当归相协则滋阴养血之功益著,并可缓挛急而止腹痛;川芎辛散温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开络脉,与当归相伍则畅达血脉之力益彰。
【加减】伴妇女痛经者,加益母草、泽兰;伴囊肿成脓者,加贝母、穿山甲、皂刺、野菊花;伴结节、囊肿难消者,加三棱、莪术、皂刺、夏枯草。
(4)冲任失调证
【症状】本型见于女性,皮损于经前加重,伴有月经不调、胸胁胀满。
【治法】调节冲任,养血活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茱萸。
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肾,山茱萸、山药兼顾肝脾之阴,以泽泻、茯苓、牡丹皮渗湿泻火,知母、黄柏清虚热。
【加减】加桑葚、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玫瑰花活血化瘀以开通腠理,兼以养颜;加土茯苓解毒化浊。
【名医经验】
1.刘复兴经验
刘复兴深研古方,并集多年临床经验,白拟枇清汤,根据患者症状及皮疹形态加味辨证治疗各型痤疮,收到较好疗效。
枇清汤组方:桑白皮、生地黄30克,枇杷叶、黄连、牡丹皮各15克,黄芩5克。
伴咽痛甚者,加马勃、青黛清肺利咽,凉血解毒;素有胃病或伴有胃脘部疼痛者,加郁金、重楼解郁化瘀止痛;兼有小便灼热涩痛者,加竹叶、木通与方中生地黄有导赤之意,以清热利小便;皮肤油腻,加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同时可加山楂调节脂质代谢;便秘者,加生首乌解毒润肠通便;月经将至或刚至,加牡丹皮、焦栀子、益母草凉血活血,祛瘀调经;伴经期腹痛,加马蹄香、制香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皂角刺用量则根据皮疹状态而定,用于消肿则15克以上,用于透脓则9克以下。
分型如下:①肺热血热型治以枇清汤加清热解毒、消肿散痈之蒲公英、重楼,祛风通络散结之蜈蚣等。②脾胃湿热型治以枇清汤加蜈蚣及健脾润肺,消痈利湿之杏仁、薏苡仁、冬瓜子,尚可加化湿清热,通络消肿之忍冬藤、连翘、土茯苓。③肝胆湿热型治以枇清汤和清泄肝胆湿热之龙胆汤(车前子、木通、黄芩、龙胆草、焦栀子),尚可加茵陈、蜈蚣解毒除湿,消散痈肿之土茯苓。④热毒壅盛型治以枇清汤加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的五味消毒饮,尚可加蜈蚣及消肿排脓拔毒之皂角刺、重楼等。⑤血瘀痰凝型治以枇清汤加蜈蚣,以行气破血,软坚消肿之三棱、莪术,尚可加皂角刺、重楼等。
2.邢子亨经验
邢子亨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主要悬壶于江西地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邢子亨先生认为清络消痤为治痤之本,所用消痤汤组方如下:
归尾、赤芍、生地、牡丹皮、紫草、大青叶、枇杷叶、黄芩、桃仁、山楂、生薏苡仁、泽泻、甘草、桔梗。
肺经风热甚者加桑叶、桑白皮、薄荷;脾胃湿热者加冬瓜子、天花粉、苦参;结节或囊肿质硬者加三棱、莪术、山甲、皂角刺;热毒壅滞者加金银花、野菊花;痤疮融合成片者加丹参、红花、苏木;紫暗瘀重者加水蛭、土鳖虫;冲任失调引致者加柴胡、香附、凌霄花;痰湿阻络者加橘络、丝瓜络;自觉痒甚者加地肤子、白蒺藜、白鲜皮。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高天舒、白华编《实用中医内分泌病学》,版权归相关权益人所有,仅供参考学习,不做用药指导,请勿以身试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