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指南合集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BMJ热射病诊断标准
热射病
1)显著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改变。
热射病患者会出现 CNS 功能障碍,尤其是意识水平改变,程度从意识模糊到昏迷(脑病)不等。其他 CNS 发现包括激越、昏睡、痫样发作、共济失调和易激惹。
存在 CNS 功能障碍是区分热射病与热衰竭的关键因素。
2)人体核心温度升高至 >40°C。
请注意,由于测量技术不准确或受之前降温措施(例如,在社区中)的影响,并非所有热射病患者就诊时都会出现人体核心温度升高。
热衰竭
1)轻度 CNS 症状。
极度口渴、虚弱、焦虑、头晕、晕厥
精神状态完好
症状通常会在 2-3 小时内消退。
2)人体核心温度升高至 37°C-40°C。
注意:存在神经功能障碍(例如,意识水平改变 [脑病]、痫样发作)和皮肤干热有助于区分热射病与热衰竭。热衰竭患者的精神状态依然完好。
治疗
1)使用气道、呼吸和循环(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ABC)法评估患者并稳定病情。
2)脱除过多的衣物,并基于临床怀疑(不考虑体温过高程度或检测技术),立即起始快速主动降温 。早期降温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如有条件,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 对于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全身浸入冷水或冰水,前提是该措施可行且安全。
- 在实践中,对于意识水平改变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15 分)、不合作的患者、需要静脉治疗的患者或有心律失常史(例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或近期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请勿使用水浸泡降温
- 对于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可浸湿皮肤并扇风降温。
- 除非无法进行水浸泡或无法获得湿冰袋,否则勿将该方法用于劳力性热射病患者。
- 将湿冰袋敷于全身可作为辅助降温措施用于经典型热射病患者,也可在无法进行冷水浸泡的情况下用于劳力性热射病患者。
- 尽可能优先使用冰袋,而非化学冷敷袋。 如果使用化学冷敷袋,应将其敷于面颊、手掌和足底,而非覆盖大血管的皮肤。
3)持续监测直肠温度。旨在达到不低于 39.0°C 的目标体温。达到此温度后,应停止降温。
4)如果氧饱和度 <94%,予以氧疗,并将其维持于目标范围。对于有高碳酸血症风险的患者,如果血氧饱和度 <88%,应予以氧疗。
血氧饱和度目标范围为:
- 对于无高碳酸血症风险的患者,94%-96%
- 高碳酸血症风险的患者应为 88% 至 92%。
5)对于血容量缺失患者,给予静脉等渗液体,如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或高渗液体(5% 右旋葡萄糖给予静脉等渗液体,如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或高渗液体(含 5% 右旋葡萄糖的生理盐水)。如有条件,可使用低温(4°C)静脉输液作为积极降温的辅助手段。
- 如果患者有运动相关低钠血症,应给予等渗液体或含 3% 氯化钠的高渗液体。
6)如果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仍无改善或出现器官衰竭征象,应安排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病房。
7)在社区中:
- 将患者转移至凉爽处
- 脱去多余衣物,并立即开始使用现有方法(例如,浸湿皮肤并扇风降温、使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湿冰袋)快速积极降温(在将患者送往医院之前)。在实践中,如果对诊断不确定,应避免使用积极的降温方法
- 安排将患者立即转至医院。
预防
1)应告知热射病或热衰竭高风险患者有关热病的危险,并建议他们充分补水、避免暴露于高温环境,并在炎热天穿宽松轻便的浅色衣服。
2)应建议经常运动或活动强度大的人士(如消防员、士兵、建筑工人)避免在暴露于高温或炎热环境时进行高强度活动,并通过持续至少 8 日每日在高温环境下活动 1-2 小时来适应高温环境。
3)应告知患者热病征象,并建议患者在出现任何征象时离开高温环境。浸入有冷水的浅水池降温,或用冷水润湿皮肤和衣物并扇风,可有助于散热,并可避免热射病发作。告知患者在怀疑自己发生热射病时应立即就医。
并发症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休克3)急性肾损伤 4)急性肝衰竭 5)横纹肌溶解症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多系统器官衰竭 8)心血管疾病
预后
劳力性热射病的死亡率较低(<5%),因为该病通常发生于健康年轻人,并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反,老年人热射病的死亡率可超过 50%。成人热射病预后和多个因素有关,例如患者核心体温升高时长,以及体温过高程度。热射病所有严重并发症增加均与此有关。患者合并症亦十分重要。其他不良的预后指标包括长期昏迷或休克、出现横纹肌溶解和更严重的终末器官损伤、肌酸激酶升高至 >1000 IU/L,以及出现肺部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最后编辑于 2022-08-21 · 浏览 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