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治疗如何用药
来源:药聊斋
干眼(dry eye)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的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在文献中关于干眼的名词有两个: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及dry eye。为了统一,1995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干眼研究组讨论后将dry eye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作为同一概念,均称为干眼。在中国关于干眼的名词有:干眼、干眼症、干眼病、结膜干燥症等。
在干眼的治疗中,发现引起干眼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无疑是干眼治疗的关键。如全身疾病引起者,应会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某些干眼的发生和加重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在这些情况下睑裂暴露面积增大、瞬目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加使亚临床的干眼患者可能会出现干眼症状。因此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另外,长期全身应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解痉药、减充血剂等也可引起干眼,应及时停用这些药物。由眼部化妆品引起者,则应停止在睑缘附近使用化妆品,并用棉棒拭去睑缘的化妆品及睑板腺油脂。此外吸烟、游泳、长期使用多种眼药也会引起干眼,应予以注意。
然而由于引起干眼的原因十分复杂许多患者常难以发现病因。而一些全身病引起者,其全身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于这些干眼患者,缓解干眼症状则是其治疗的重要目标。
药物治疗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治疗药物主要分以下三类:
1.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的药物
(1)人工泪液:人工泪液的主要功能是润滑眼表,为治疗干眼的一线用药,其作为对症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目前研制的人工泪液可模拟泪膜的1种或多种成分,针对泪膜的3层结构进行定向补充,同时稀释眼表面的可溶性炎性反应介质。
补充水液层人工泪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玻璃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酮、聚乙二醇及聚丙烯酸等,其主要作用为补充水分和润滑眼表。补充脂质层的人工泪液包括含有脂类成分和模拟脂质结构的人工泪液,主要作用是防止泪液蒸发,延长泪膜的涂布时间,维持泪膜的稳定性。
(2)促进泪液分泌的滴眼液:目前国内临床促进泪液分泌的主要药物是促黏蛋白分泌的P2Y2受体激动剂(地夸磷索钠),其作用机制是刺激眼表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对水液和脂质分泌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国外目前还有瑞巴派特、半乳糖凝集素3等促进黏蛋白分泌剂,这类药物适用于黏蛋白异常型及混合型干眼。
(3)促眼表修复的滴眼液: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A等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滴眼液,具有促进上皮增生、维护眼表微环境的作用。中、重度干眼伴有明显角膜上皮损伤者应根据干眼的类型选择适合的人工泪液,并配合应用促眼表修复的滴眼液(每天2~4次)。
2.抗炎治疗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炎药物主要包括3类,即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免疫抑制剂。
(1)糖皮质激素:用于伴眼部炎性反应的中、重度干眼。使用原则为低浓度、短疗程,炎性反应控制后缓慢停药。对于眼表炎性反应重或原发病为免疫相关性干眼者,可应用高浓度糖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后逐步替换为低浓度糖皮质激素。使用频率及用药时间视眼表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而定,每天1~4次,维持2~4周,炎性反应减轻后应逐渐减小使用频率及用药时间,不作为长期维持用药。
睑缘炎性反应较重者可考虑应用含糖皮质激素的眼膏涂抹睑缘,每天1或2次,一般应用1~2周,待炎性反应消退后减量和停药,避免长期使用。用药期间必须警惕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高眼压、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等,一旦出现应停止用药。
(2)免疫抑制剂:主要适用于伴眼部炎性反应的中、重度干眼,尤其适用于免疫相关性干眼。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环孢素A治疗干眼的药物浓度为0.05%~1.00%,使用频率多为每天2次,中长期维持用药可考虑0.05%环孢素。
他克莫司为强效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治疗重症免疫相关性干眼(急性期)和较严重的炎性反应,使用频率多为每天2次。他克莫司滴眼液抗炎效能明显高于环孢素A,起效更快,可作为重症患者的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的起效速度低于糖皮质激素,因此重症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待炎性反应控制后逐渐将糖皮质激素减药或停药。
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适宜选择低浓度药物。免疫抑制剂滴眼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烧灼感,在使用前应告知患者。
(3)NSAID:是非类固醇激素类抗炎药物,具有外周镇痛及消炎作用,抗炎作用低于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轻、中度干眼的抗炎治疗,也可用于中、重度干眼维持期的治疗。具有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高危干眼患者可选用NSAID。使用频率一般为每天2~4次,用药时间视病情控制情况而定。
(4)其他:部分抗菌药如四环素、阿奇霉素及夫西地酸等,具有抗菌效果的同时兼有一定抗炎作用,MGD等睑缘异常者可优先选择此类药物。也可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用于维持治疗。
3.抗菌药治疗
(1)局部用抗菌药:①甲硝唑:主要用于与蠕形螨或厌氧菌感染相关的睑缘炎及干眼,可在睑缘局部应用2%甲硝唑凝胶,每天早、晚各1次,用药时间一般为2~3个月,以减少睑缘蠕形螨的数量。但是,使用期间须注意药物损伤眼表等不良反应。②红霉素、金霉素眼膏:主要用于睑缘炎和伴炎性反应的MGD,可局部涂抹在睑缘,每天早、晚各1次,用药时间一般为2~4周。
(2)全身用抗菌素:①四环素类药物:适用于脂质异常型干眼,可口服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剂量尚无最优方案,可考虑间断使用或长期维持治疗。推荐米诺环素的成人剂量为每天100 mg,用药时间为3个月。多西环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次200 mg,每天2次;1个月后减量为每次200 mg,每天1次;2周后改为100 mg,每天1次,维持2个半月;或每天20 mg,长期维持用药。但是,须注意胃肠道反应、光敏反应等。其安全性和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②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刺激人睑板腺上皮细胞分化、促进脂质聚集及抗菌的作用,适用于重度或难治性脂质异常型干眼,尤其对全身应用其他抗菌药不耐受者可能有效。文献推荐每天口服阿奇霉素500 mg,连续服用3 d,停药4 d,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其安全性和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33